老工业城市陕西铜川转型发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昔日“煤城”变身休闲养生城市

安徽工人日报 2021-01-09 03:17 大字

“这还是铜川吗?”日前,一支新闻采访团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记者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所见与曾经的记忆连接起来。昔日的“煤城”,天空、街道、房屋、河流,无一不是黑黢黢的,现在,这里蓝天碧水,空气清新,楼新道阔,市容整洁……

铜川市市长李智远道出了背后的“密码”:“铜川在追赶超越中更注重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珍惜环境。我们关掉了一半煤炭、水泥产能,按照‘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发展工业,农业不再是传统讲亩产的玉米、小麦,而是讲平方米收入的高科技农业……”

昔日“煤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在向休闲养生城市华丽转身。

现代经济迈出新步伐

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铜川在转型发展。铜川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0户,较2015年增长35.3%。

铜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0.33万亩,铜川苹果、铜川樱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耀州黄芩”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周陵农业园区通过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稳步推进。

聚焦创新驱动,铜川数字经济、新材料产业等新业态、新动能实现突破发展。对标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进程,铜川抢抓国家商业航天发展风口,“铜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航天科技产业已成为铜川转型的新名片。2019年,商业航天指挥展示中心、航天大道等开工建设,卫星测控站项目主体建成,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0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铜川大数据学院挂牌招生,摩贝、世纪华耀等54户数字经济企业落户,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民生幸福指数提升

“一出小区门就是植物园、市场,锻炼身体、买东西方便得很,我参加了太极拳小组,每天早上都准时打拳。”家住裕丰园小区的任大爷自豪地说。老人今年70岁,是棚户区改造的搬迁户。说起现在明亮宽敞的两室一厅楼房,老人直竖大拇指,“做梦都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铜川连续3年蝉联“全国幸福城市”榜单,这是铜川人的自豪,更是当地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铜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区域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兜底补短保民生,优化服务提品质,不断增量城市幸福元素。

行走在诗画般的铜川,道路宽敞、市容靓丽。这里基础设施完善、公园随处可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满满……

高层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继建成使市民对幸福生活的期望进一步得到满足。几年来,随着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铜川书画公园、铜川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使用,铜川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民过上了“出门见公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文化节目”的美好生活。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作为资源转型城市,曾经的铜川环境污染严重,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近年来,铜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治理中转型,下大决心根治环境污染,用一系列“壮士断腕”措施保护青山绿水。

2016年,铜川主动关闭了21处地方煤矿,实现煤炭去产能1058万吨,占到当年全市煤炭总产能的36.5%。铜川累计实施了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91个,对全市水泥企业实施了脱硫脱硝改造,对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迄今,铜川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铜川,早已不是“黑乎乎”的煤城,绿色成了铜川的主色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铜川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

新闻推荐

铜煤公司:践行节约反对浪费

本报讯(通讯员尚升华)光盘行动,践行节约。连日来,在铜川煤矿建设有限公司机关食堂用餐时,负责打饭的师傅总会听到饭量少的同志...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