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回眸2020年铜川经济工作

铜川日报 2021-01-08 07:24 大字

统筹兼顾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本报讯(记者 段海洲)2020年,全市上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建立“1+8”防控责任链,将疫情有效控制在一区一地一户,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清零”,中小学校率先在全省开学复课;连续330天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无治愈患者复阳、无无症状感染者、无医护人员感染。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等145条政策措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三位一体”抓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复工率98%,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100%,全市经济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稳中育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5个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年初收窄2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和6.6%,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开放创新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本报讯(记者 段海洲)2020年,铜川市以开放创新促转型发展,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全周期审批时间压缩59%、审批环节减少30%。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169亩,处置各类闲置土地2926亩,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3800户。市场主体总量11.15万户,新增企业7190户,增速居全省前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扎实开展“金秋季”招商引资,精心组织陕粤港澳“十百千”招商活动,签约项目479个,引进市域外资金338亿元。新增外贸备案企业30家,进出口贸易额增长68.1%,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4423万美元,超额完成省考任务。铜川高新区获批创建国家高新区。区县均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提质强链 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记者 段海洲)2020年,铜川市围绕提质强链,产业转型取得了新进展。

冶坪煤矿、玉华和照金洗煤厂建成投产,原煤产量1900万吨,精洗煤增长106%。耀州满兆光伏、宜君鲁能光伏项目并网发电。铭帝集团总部落户铜川,陕建工新材料、天成新型保温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航空铸造用瓷及陶瓷型芯研产基地落户。特必克、达美轮毂等8个项目投产,建成汽车零部件项目30个。航天科技产业高点推进,星邑公司完成测运控全国大三角布局,落地产业链企业30余户,航天科技产业研究院、卫星应用院士工作站投入运营。铜川“智星一号A星”成功发射。西北红色数据湖、智慧城市一期、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新增数字经济市场主体121户。澳威激光、全通激光芯片建成投产,铜川光电芯片产业园主体完工。现代医药加快发展,千禾易道、方舟制药二期、天一秦昆一期建成,中医药及关联企业增至50户。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新增规上企业24户。

协同发力 区域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本报讯(记者 段海洲)2020年,铜川市协同发力,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市汽车客运总站建成投运,青惠公路、鑫瑞源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川青区域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新开工中小学幼儿园37所,完工18所,陕西体育专修学院建设顺利,西交康桥学校开工建设。省职业病防治院挂牌成立,西北大学铜川附属医院挂牌,市中心血站迁建、铜川五官医院交付使用。全省首个“5G+光网”双千兆全面商用城市启动运行,工人文化宫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中骏·世界城、陕果产销一体化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远孚物流、密尔克卫等网络货运项目落户。铜川博物馆、体育馆建成投用。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2户。(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六稳”“六保”探民生? 铜川市多措并举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本报讯(记者李阳)长期以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药品价格虚高。对此,2019年初新组建的铜川市医疗保...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