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戒尺”还教师琢玉成器的“权利”

铜川日报 2020-12-31 08:44 大字

刘西艳 袁欣

“孩子由于多次上课说话被老师用戒尺敲了手心后,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明显有了转变。看来教育还是不能一味发糖,适度惩戒才能让娃娃们知敬畏、担责任。”12月30日,铜川市第一中学学生家长、学生惩戒委员会副主任王萍说。

“玉不琢,不成器”。教育惩戒不是惩罚,但如果没有工匠们的精心雕琢和打磨,再好的玉也难成器。近些年来,由于程序性规定缺乏,影响了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有的家长对教师惩戒学生不理解,甚至引发家校矛盾。当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瓦解的只剩下教书时,学生行为失范和一系列校园问题自然难以避免。

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规范了教师的惩戒权。市一中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惩戒委员会,成为率先“吃螃蟹”的学校,家长们非常支持,还选派代表为全体班主任赠送了戒尺。戒尺古已有之,惩戒权是教师本就该有的权利。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三味书屋就有一条戒尺。小小戒尺给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还了他们琢玉成器的权利,让他们行使琢玉成器的权利时更有底气。与此同时,更多家长希望学校能像市一中这样确立惩戒制度,更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尺在手中、度在心中。爱与规矩是教育的两面,教师理所当然地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这个问题无须讨论。一个完全不敢惩罚学生的教师,如何能让孩子感受到权威的力量,如何能让孩子知晓行为之边界?只要不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的帽子,善意的规诫惩罚,家长和社会都应保持理性而不应通过舆论给教师加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知敬畏、存戒惧,才能让他们的心智和行为逐步成熟。

但教师被赋予惩戒权后,如何保障不滥用、不越界?一方面,要求惩戒时教师要掌握好火候,将惩戒建立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不超出合理、合法的边界。要做到对家长与社会的一些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家长、学校、社会清楚它的边界,取得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的认可。手拿戒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师要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育惩戒方式应该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应充分信任教师,不苛责惩戒中出现的瑕疵,否则,教师是不敢使用自己琢玉成器的权利。肯琢玉,是教师想让学生成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理解,学校和教师就会显得缩手缩脚。面对一些“熊孩子”的挑衅,教师的耐心被不断消耗,只能克制再克制,导致忍耐再忍耐。对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还能否保持自己的平静和耐心?戒尺不轻易使用,但不是不用,若孩子被打疼了手也希望家长能理解,教师也是普通人,并不是对惩罚学生有瘾。希望家长能明确认识,正确看待惩戒的作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小小的一把戒尺,时刻警醒学生懂规矩、知敬畏,也约束教师做到为人师表,鞭策教师教书育人。戒尺还给了教师,但让他们放胆去琢玉成器的路还很漫长。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为了孩子,请善待甘愿琢玉成器的教师。

新闻推荐

铜川市第二批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举行 黄勇出席

本报讯(记者杨婷)12月25日,铜川市第二批市级院士工作站、市级专家工作站授牌活动在陕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市委常委...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