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王金凤和她的95岁婆婆
?婆婆的睫毛倒长致使眼睛刺痛,王金凤就用小镊子细心地拔去这些睫毛。
本报记者 袁欣
11月初,记者走进印台区广阳镇鸭口社区居民齐斌和王金凤的家,屋里家具陈设简单、整齐、干净。虽然未到供暖期,但家里却暖意融融,一台正在工作的暖风机就放在最大的那间朝阳且带阳台的卧室。一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闲适地看着电脑上播放的秦腔戏。
这位出生于1925年的老人名叫丁风兰,今年已有95岁高龄,但她身体硬朗,腿脚灵便,喜欢走路的她,和儿子齐斌能一路步行到离家有2.5公里的广阳镇,路上只休息一次。老人身体好胃口好,一顿能吃4个包子喝一碗稀饭,不时还能给儿媳妇帮忙擀面。得益于儿媳王金凤常年的精心照顾,丁风兰没有慢性病、老年病,眼不花,平日一粒药也不吃,只是有些耳背。
说起丁风兰老人,鸭口矿的老年人都啧啧称赞:“这是个有福人,有个好儿子,更有个好儿媳!”正是因为孝顺儿女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使她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丁风兰逢人便夸:“媳妇把我经管的好得很,从不惹我生气,我心宽身体好。”
人常说,儿子好不算好,媳妇好才是真好!54岁的王金凤是丁风兰的儿媳,性格开朗,待人真诚,与街坊邻居关系融洽,还热心于参加社区公益活动。1989年,王金凤与齐斌结婚后,就时常把婆婆从临潼老家接来一起居住。齐斌2007年从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退休后,去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矿上打过几年工,2013年,他们在西安买房安了家。2015年,王金凤把婆婆接来西安住,但老人不习惯在西安的新家生活,王金凤与丈夫齐斌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大城市生活,带着老人又回到了鸭口煤矿,这一住就是5年。加上之前每年把老人接过来小住数月,王金凤前后共计照顾婆婆10余年。
平日里,王金凤与婆婆相处得就像母女俩,每每走在鸭口社区的街道上,她们总是手拉手,说说笑笑地聊着天。2018年,王金凤加入了鸭口社区亲亲姐妹舞蹈队和社区秧歌队,排练时她把婆婆带在身边,同去的婆婆也高兴得与她们扭起了秧歌,还唱起小调,在场的人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温馨、和谐、幸福的画面。
在鸭口小区家里,王金凤把朝阳的大房子给婆婆住,为的是让老人每天在阳台上能晒到太阳。王金凤总是陪着老人话家常,她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笑声常从房间传出。如今已是九旬高龄的婆婆,得益于王金凤的精心照顾,红光满面。以前老人住在老家时,冬天还不时要去打吊针,后来在他们的精心管护下,老人身体保养得越来越好,多年来只感冒过一次。
在王金凤心里,她一直把婆婆当亲妈照管。婆婆起床后,王金凤就倒好温开水给婆婆喝,再端来洗脸水,帮婆婆洗脸、梳头,然后一起用早餐,饭后陪婆婆在小区外散步。一日三餐,餐桌上必定有婆婆最喜欢吃的一道菜肴。夫妻俩吃素但老人爱吃肉,于是王金凤每天早上给婆婆换着花样地准备肉夹馍,鸡蛋、鸡腿等早餐,专门给老人做软和饭。
吃饭时,老人坐正中,盛饭时,老人头一碗。晚饭后,王金凤依然陪着婆婆走出户外散步。每晚临睡觉前,她总是不忘给婆婆打来洗脚水,帮她洗脚。待老人休息后,她又把尿盆提到老人房间,早上及时取走。她每周定时给婆婆洗澡、换洗衣服、床单、被褥等,婆婆的头发也是她给剪的。婆婆爱看秦腔,看戏很投入,一次王金凤做好了饭,但老人看戏正投入,她不忍心打扰,直等老人把戏看完,她又把饭菜重新热了一遍才上桌吃饭。
丁风兰老人每月有高龄补贴之类的收入300多元,但王金凤一分未动,都给老人存着。有人给王金凤说风凉话:“你管婆婆图个啥,一分钱好处也没有,还把人累的。”但王金凤却说:“人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身为儿女,对老人一次生前的孝敬,远胜过身后的百次扫墓。钱财是身外之物,老人能吃多少,退休工资够花就行。”
丈夫齐斌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妈、媳妇和女儿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女儿在我们的教育下,也非常孝顺奶奶和公婆。能跟金凤结婚,我觉得生活很香甜,拥有她们我很满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今年10月王金凤被广阳镇鸭口社区评为鸭口好儿媳,希望她能继续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印台区妇联主席袁延萍表示。
新闻推荐
陈强强(左二)正在和村干部商量计划扩大山羊养殖规模。?本报记者田易轩摄?扫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本报记者惠路...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