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外,他们是普通市民;法庭内,他们则是 不穿法袍的法官

铜川日报 2020-11-03 07:19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欢欢

人民陪审员,被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在专业化审判的实践中引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扩大司法民主、加强司法监督的有效举措。《人民陪审员法》颁布以来,铜川市共选任人民陪审员332名,这个不低于员额法官数3倍的人员群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社会重大影响案件的审理中。他们来自辖区不同社会阶层和行业领域,以其固有的知识经验和朴素的价值判断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使裁判结果更加贴近社情民意;他们用心用情履行陪审职责,丰富的参审经历让他们成为调解息诉的行家里手和半个法律专家;他们是司法民主的参与者,也是司法公正的监督员,他们联络着社情民意,同时也传递着司法好声音。

赵亚军:成为陪审员后他老想给人“普法”

作为法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人民陪审员被称之为“无袍法官”,既是群众在法院的“耳目”,又是法院在群众中的“喉舌”,承担着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司法透明,提高司法权威的重要职能。2019年,赵亚军成为了一名人民陪审员,一年多来,经营药材种植的他作为一位法律“门外汉”,从一开始的兴奋激动和紧张,对法院法官的崇拜,对陪审角色的迷茫,对审判流程的陌生,他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到现在的从容镇静,对判决过程和法庭专用语以及法律术语的熟知,更是成为了亲朋好友中的“普法者”。

“担任人民陪审员,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陪审员要以一名合格‘法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仅仅是一个陪而不审的‘陪衬员’。”赵亚军告诉记者,他大致的工作流程是:收到法院通知(法院会就案件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后,如能参加该起案件审判,需在确认后参加庭前会议,了解这起案件详情,与法官合议。然后准时参加庭审。庭审结束后,如不是当庭宣判的案件,还要根据庭审情况继续就量刑进行合议。“我们从群众中来,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成为法庭上的摆设。合议中我们要结合事实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表观点,体现人民陪审员的价值,使得法庭审判实现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做人民陪审员以后,赵亚军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担负起了“普法者”的角色,平时朋友圈里有人转发传播不太好的信息,他都会提醒对方。亲戚朋友间有了什么事,也会先来听听他的意见。“自从做了人民陪审员,我就成了一名普法宣传员,经常将自己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讲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听,提醒他们生活中要掌握的法律常识和防范要素。特别是用我的亲身感受向周围的人宣传法院工作,让身边的人对法官工作有更详尽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周围有些小小纷争,我也会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耐心说服当事人,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

杨军儒:努力做维护公平正义的参与者

2019年12月10日,新区审判庭依法开庭审理被告人袁某某等25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这是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铜川法院审理的首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案件庭审持续了7天,25名被告人、16起犯罪事实、卷宗165卷、30名辩护律师、长达233页14万余字的判决书,这些数字无一不在透露着这起涉黑犯罪案件的疑难复杂程度。新区审判庭首次在涉黑案件中采用了“3名法官+4名人民陪审员”的7人大合议庭审理模式,杨军儒就是其中的一名人民陪审员。

回忆起当时的庭审,杨军儒记忆犹新。七天的庭审对于人民陪审员是个不小的挑战,开庭时他们要与审判员密切配合,查明案件事实,休庭时他们认真地与审判员讨论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当时知道自己要参加这起案件的庭审后,压力不小,责任重大。”为了做好庭前准备,杨军儒逐字逐页细抠垒成小山式的卷宗,熟悉案卷基本事实以及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庭审的7天,杨军儒和合议庭的其他成员常常是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分析研判庭审情况,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

杨军儒的本职工作是市委党校的一名法律副教授,主要教授《宪法》和《行政法》,多年来的陪审员经历让他的教学素材更加充实。2018年,主攻《行政法》的杨军儒刚巧被选为省法院指定管辖的苗某等人诉某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42件案件的人民陪审员。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件棘手的事儿。回忆起当时开庭前,合议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沟通和协调。通过辨法析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当事人就补偿问题达成一致。原告的诉求得到满足,当庭撤回了起诉,人民政府的形象也得以维护。“这些我亲身经历审判的案件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讲课时也更能引起学生共鸣。”

寇毛毛:从事起社区调解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是寇毛毛日常工作的缩影和常态。寇毛毛是新区天籁社区的工作人员,长年累月的社区工作,使她成为了社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由于其贴近居民、深入居民、代表居民的天然优势,使得她获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于2019年经人民推选、组织推荐、人大审议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协助法官审理案件30多起。

一年多来,寇毛毛陪审过各式各样的案件,从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的买卖合同案件到“劳燕分飞”的离婚案件,从亲人疏离的分家析产案件到“你争我夺”的继承案件等等。回想起第一次走上审判席,寇毛毛记忆尤深。“那是一起离婚案件,两个年轻人是自由恋爱,而且是恋爱多年才成的家,但是因为双方父母不合,闹到离婚,我其实从内心里还是感到很惋惜的,但是从那次案子我也看到了法官们在审判之外,还要做那么多的准备、调解工作,真的很辛苦。”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寇毛毛专门找来《人民陪审员培训教程》《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等有关人民陪审员法律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民法典》更是被她时常带在身边。寇毛毛告诉记者,成为人民陪审员之后,她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从事起社区调解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以至于小区里谁家有个矛盾纠纷,都爱来找她“支招”。

2019年8月新区银岭天下的一户居民找到寇毛毛,向她反映自家的地板砖翘了起来,装修队的老板却推卸责任。寇毛毛将双方当事人都叫到社区,耐心了解事情原委。原来,装修队的老板认为自己的铺设技术没问题,一定是厂家的瓷砖质量不过关,坚持让住户自己去找瓷砖厂家。双方僵持不下,寇毛毛迅速回想自己学习过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类似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虽并未签订书面的协议,但是已经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合同义务,属于事实合同关系。装修队既然代替客户采购主材,假设出现问题,那就应当负起不可推卸的主导性责任,不能任由消费者和供应商或厂家直接争执。”寇毛毛在有了自己的判断后,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当人民陪审员,我学到了很多司法知识和调解技巧,尤其是在庭审中法官的那种控场能力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调解工作,有时候矛盾纠纷现场人很多、场面很混乱,但是我一到场,场面就会稳定下来。我就像一位不穿法袍的法官,保护双方的权益、消除他们的疑虑和困惑,也确实帮助居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新闻推荐

王益区文化宫片区开发改造项目: 留住煤城老情怀 注入发展新活力

图为王益区文化宫片区开发改造项目现场?本报记者张创摄本报记者段海洲朱红卫惠路铜川因煤而生、因矿设市。煤矿工...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