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为铜川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 郭玮)“十三五”期间,铜川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绿色发展的新基地”,全市科技创新活力空前释放,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加速提升。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6.77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6家,产值16.14亿。2020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通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围绕航天科技、新材料、装备制造、中医中药等产业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226项,投入专项资金5380万元,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89项,开发新产品近200项。完成专利申报1196件,取得专利授权556件。科技创新已成为铜川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了《铜川市科技创新意见》《铜川市关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措施》《铜川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办法》《铜川市瞪羚企业认定办法》《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人才支持、科技项目支持、成果奖励支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及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加快推进,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成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6家。创新协同平台发展迅速,促进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五所高校签订“共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协议落地,加快科技人才入驻及科研成果转化,引进科技成果116项,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
科技创新链项目加快实施。按照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总要求,一是加快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产业链项目实施,以低轨互联网星座星地组网规划与调度技术、新型激光雷达管理移动平台的研发等重点课题为核心,布局高端装备与零配件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打造航天产业集群。二是加快高端铝基材料制造产业创新链项目实施。设立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研发、现代建筑用节能环保铝合金模板开发等重大课题,为“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快中医药产业创新链项目实施。以濒危药材保护与繁育、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等重大课题为重点,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打造药王孙思邈故里特色中药品牌,振兴铜川市中医药产业。
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铜川省级高新区获省政府审批,国家高新区启动创建,加速铜川高新区“一区三园”产业集群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转型发展。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商业航天、生物医药为新兴的“2+2”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铜川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区域发展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等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完善,支撑引领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8家,产学研科技服务机构1个(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了专业研究所11个,引进航天企业21家。铜川卫星应用产业金双根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谢赫特曼诺贝尔奖(铜川)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基地)签约落地。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建成省级众创空间——铜川创业大街,入驻京东、纽约客、青春驿站、蒜泥空间等品牌,累计引进各类服务机构30多家、入驻各类初创企业100余家,举办各类“双创”活动上百场,科技创新推动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兴民)10月25日重阳节,由铜川市总工会、铜川市新区工会工委主办,铜川市职工文化中心、新区咸丰路街道办事处野狐...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