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铜川街巷的舌尖味

铜川日报 2020-09-27 07:06 大字

东城餐馆:三十五年传承家常味

“毛娃”饸饹:二十年坚守幸福味

杨厨老坛酸菜鱼:五年创新精品味

本报记者 焦悦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铜川的背街小巷里,也隐藏着很多铜川当地人才找得到的美食,这些店或传承、或坚守、或创新,用最平凡的人间烟火气给予了食客对美食最本能的欲念。

东城餐馆:三十五年传承家常味

这个年头,最不缺的是花样百出的奇怪口味,冠以“网红”两个字就不缺拥护者。但是大浪淘沙之后,真正沉淀下来的还是那些有时间烙印的老味道。耀州区咸榆路上的东城餐馆,就是一家传承了35年的老味道。

9月16日中午刚到饭点,东城餐馆十来张桌子已经陆陆续续坐满食客,来得稍晚的没有座,只能站在院子里聊天等待。

后厨里,老板肖红红给老式的大灶台里填了两块碳,也开始忙碌起来。肖红红一边炒菜一边向记者讲起小店的故事。

1985年,肖红红的公公赵西印开起了这家餐馆,主营凉拌耳片、蚂蚁上树、酸辣白菜等家常菜,非常普通的菜到了赵西印的手里却像被画龙点睛了一样,非常美味,小店的名声也从耀县东城一传十十传百,在铜川打出了名头。因为餐馆一直没有起名字,老顾客戏谑地称它为“黑店”,即使几年前已经挂上了“东城餐馆”的名头,老顾客还是改不过来。

2003年,23岁的肖红红嫁过来后,就一直在后厨帮忙和学习。2009年公公身体欠佳,肖红红开始独立掌勺直到现在。即使换了老板,但是因为味道和菜品质量始终没变,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那是因为,肖红红不仅传承了公公的手艺,还将他做生意的准则传承了下来。“每天早上,我都要自己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肉和菜,做菜时不偷工减料,你不哄人,人就不哄你。”肖红红说。前几年,她家的主打菜品还登上了《耀州传统美食集锦》。

“最开始是在朋友的推介下知道这家店,她家主打家常菜,味道好、分量足,性价比比较高,生意一直很火爆,每次来都得提前占位子。”正在就餐的老顾客彭女士说。

一家店,两代人,三十五年传承,用最传统的家常味,飨一方食客。

“毛娃”饸饹:二十年坚守幸福味

“毛娃饸饹”其实不叫“毛娃饸饹”。位于耀州区怀新巷口的这家饸饹店其实没有门头,只因老板张任远小名叫“毛娃”,久而久之,街坊邻里和常来的顾客便叫它“毛娃饸饹”。

走进十来平方米的小店,饸饹床下冒着热气的面汤锅里翻滚着饸饹,案板上一盆红辣椒油格外诱人,张任远和妻子郭小娥你捞饸饹我浇汤,配合非常默契。出锅的饸饹再放上辣椒油和做好的土豆、豆腐、胡萝卜臊子,面白汤红,香喷喷让人垂涎欲滴。

9月15日,午后饭点已过,这家小店顾客还是络绎不绝。爽滑、劲道、看着贼有食欲的饸饹吃得顾客酣畅淋漓,再喝一口辣子汤,回味悠长……

不问不知道,看似平凡无奇的饸饹店其实已经在这里默默开了20年,20年来,因为临近耀州中学和耀州区最繁华的街道,很多耀中学子和附近商户店员都是饸饹店的忠实粉丝。“以前在耀中上学的时候,能在繁忙的课余或者寒冷的冬天来这吃一碗热气腾腾、量大味美的饸络,就是一种幸福,现在住在新区,隔一阵就香这一碗饸饹。”正在吃饭的杨女士说。

小碗六块,大碗七块,亲民的价格是一方面,老板特调的辣子和劲道的手揉面也是虏获粉丝味蕾的关键。张任远说,每天早上六点他就要起床和面,机器初步和好后,他还要用手将面团揉很长时间,揉到特别劲道才算好。每天50斤面,两点多卖完就关门,晚到的顾客经常就吃不上了。

20年来,张任远和郭小娥坚守在这家小店,冬天严寒,夏天热气升腾,他们冒着热汗,用一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饸饹为莘莘学子加油助力,也让来来往往的食客在一碗热汤中饱尝满足和幸福。

杨厨老坛酸菜鱼:五年创新精品味

在新区现代城小区背街一面的一楼拐角处,隐匿着一家酸菜鱼火锅店,若非是这里的住户和老顾客,很难有人发现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店。

走进小店,十几口腌酸菜的大坛子引人注目,老板杨兴隆指着大坛子笑容满面:“这些都是我自己腌的。”刚创新一道酸菜鱼的杨兴隆一边品鉴新菜,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小店的故事。

2015年年底,在无锡偶然间吃到一家名叫“严厨老坛酸菜鱼”的火锅,酸菜鱼的味道让杨兴隆赞不绝口,他心想,如果在铜川开一间这样的酸菜鱼店,肯定会非常火爆。

回到铜川,杨兴隆一边走遍新区大街小巷探店,去感受铜川人的口味爱好,一边购买了两口坛子和食材,在家里做起了试验。整整半年时间,他都在和酸菜“作斗争”,腌酸菜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睡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的宝贝酸菜坛子,“每天听到坛子里发酵的声音都感到无比幸福”,杨兴隆说。酸菜有时候腌出来口感还可以,但是不够爽脆,他就倒掉重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终于腌出了让他满意的酸菜。

2016年7月,杨兴隆租下这家店,但第一件事不是忙着开张,他买了2000块钱啤酒,准备了上千块钱的鱼,请亲朋好友们来品尝提意见,直到亲朋好友们都认为“这酸菜鱼味道在铜川绝对数一数二,开业肯定没问题”,他才着手开张。

至于店面处在哪个位置,杨兴隆根本就不在意,他自信地说:“我要做到只要顾客想吃鱼,就会第一个想来我们家。”五年的时间也印证了,他是自信不是自大,这家店非但没有因为在背街小巷而被人遗忘,反而顾客盈门天天火爆。这是因为杨兴隆对食材和菜品质量的挑剔,从鱼片的厚度,到花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用料,他都务必追求最好。除了酸菜鱼,他还创新出番茄味和麻辣味的锅底,让顾客有多种选择。

为什么吃一次就能完美创新出这样的菜品?原来,2016年之前杨兴隆在内蒙古赤峰从事的是产品研发的工作,当时为了研制一碗完美的牛肉面,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从牛肉的形状和面条的成熟度,他做了无数次的试验才让这碗面走向市场。这些经历也让杨兴隆对食物非常敏锐,“不管什么菜品只要他吃过一次,里面用了什么配料他基本上能复原九成以上。”杨兴隆的妻子禹丽丽说。

杨兴隆说,“是西北人的憨厚、执着、坚持还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小店走向成功。”而这些,也正是他开店想传达的一种精神。

新闻推荐

药王故里陕西铜川邀你去旅游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药王山景区、孙思邈纪念馆、照金香山景区……昨日,铜川文化旅游暨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南宁市举行。推介会上...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