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端午佳节“乡”味浓

铜川日报 2020-06-26 08:01 大字

?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包粽子

?孩子们开心地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和端午节手抄报

本报记者 朱敏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这首流传了数千年的民谣是对端午习俗的生动描述。每逢五月初五,形式多样的传统端午节民俗活动在全国各地上演。在铜川市,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公众在感受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也积极引领了节日文明新风尚。

“会包的比赛,不会的赶紧学起来!”阴雨之后,蓝天白云,空气里满都是庄稼成熟的味道,在耀州区民间名艺人王丽丽的秦绣小院里,花草成荫,香味萦绕,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新区沮河社区与秦绣小院艺术工作室联合举办了端午节习俗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居民们围着方桌包粽子,个个干劲十足,热情满满,大家一卷一叠、填料、扎捆,巧手翻飞,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只见有人手脚熟练地将粽叶弯成一个漏斗,装米、放枣、打包、捆绑,不一会儿,桌子上就堆了好几个精巧美观粽子。92岁高龄的老奶奶、80岁高龄的老妈妈,亲自给大家教包粽子,缝香包,尽管岁月沧桑,但老人们的手艺依然炉火纯青。随后,秦绣小院绣娘赵联盈老师和邵珍珠老师为大家传授香包制作技巧。看见不满半岁的小朋友,90多岁的老奶奶拿起手工缝制的香包,满面笑容,亲自给孩子戴上,并祈愿孩子平安健康。还有耀州面塑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崔百来老师,为大家现场创作鱼型、蟾蜍型五毒花馍,他做的花馍惟妙惟肖,五毒被他的双手轻轻地捏、揉、搓、擀后,立马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诵诗词、讲故事、品民俗、唱歌曲、秀才艺、竞知识、课本剧、飞花令……在铜川朝阳实验小学主题班队会上,孩子们以多姿多彩的形式,探究“粽香之源”,了解端午来历,弘扬传统文化。四三中队的孩子们前往书画公园开展端午诗会暨主题研学活动,和语言的珍珠相约,与情感的花朵相约,徜徉在诗歌的国度。歌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唇齿留香。体育课上,“跃龙门”“赛龙舟”“舞龙”纷纷亮相,孩子们在火热的游戏中,体验竞技乐趣,感受文化氛围。精美的青花,五彩的粽子,朦胧的群山,神武的龙舟……美术课上的端午节,孩子们以一双双巧手,将创意发挥极致,满足并快乐。

“老板,有没有你们手工制作的香包啊?我想买一个。”“香包五元一个,给娃拿个生肖香包,再搭配个粽子香包或者福袋,嘹咋咧!”端午飘香,在耀州区,各式各样的香包悬挂在街头,洋溢着浓浓的过节氛围。大人、孩子纷纷围在卖香包的摊贩前,满心欢喜地挑选着自己称心如意的香包。“我做这个香包有三十多年了,都是用各色各样的毛线钩织而成,有各种动物、蔬菜、水果等造型,非常受大家的欢迎。”今年70多岁的房大娘说道。在超市,选购绿豆糕、粽子等产品的顾客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顾客会自己购买原材料,如糯米、豆沙、红枣、粽叶等,回家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做凉糕。“最近在抖音上学到了如何包粽子,今年打算和孩子一起在家包好吃的粽子,更有意义。”市民王女士表示。

今年,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各地已取消了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的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今年可能无法像往年一样出门旅游、参加各种民俗庆祝活动,可我们一样能把端午节过得有滋有味,比如一家人在家淘米,自己动手包粽子,编五彩绳,给孩子讲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让端午节更好地回归传统,找回属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

链接

端午由来

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新闻推荐

铜川北市区工人文化宫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本报讯(记者张红)铜川北市区工人文化宫改造提升项目自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