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陕西两会 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建言陕西创新驱动发展

陕西科技报 2020-01-21 09:18 大字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追赶超越再出发,陕西省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此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

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

黄维(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应当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把握颠覆式技术创新,立足于前瞻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新赛道,制定新标准,夯实陕西追赶超越的强大科技和产业基础。

建议依托高水平高校,建立示范性颠覆式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整合全省甚至国内外资源,构建人才机制创新、科技管理创新、交叉融合创新的示范性颠覆式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出台支持颠覆性科技前沿探索、基础研究、应用攻关和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优先使用颠覆性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容错机制。

设立专门研究计划,支持省内高校研发团队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创新资源和条件,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专项资金和社会多元化资金投资形式,共同促进产业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产出颠覆性科技产品。借助优势企业的技术孵化和工程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企业。

打造西咸铜万亿工业大走廊

李智远(省人大代表、铜川市市长):作为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铜川要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发挥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基础功能,实施“稳煤、扩电、强材料”战略,丰富关中煤炭供给、扩大关中用电直供、强化关中建材支撑,服务发展全局。坚持协同创新,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

加快建设铜川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西咸铜万亿工业大走廊,携手共建关中现代经济体系。

同时坚持互联互通,推动一体化发展。发挥铜川带动渭北、辐射陕北、联动关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把铜川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健康养生的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增量关中协同发展新名片。坚持资源共享,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打响中医养生“药王”品牌,弘扬“红色照金”基因,拓展“耀瓷文化”影响,为打造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贡献铜川力量。

大力支持和培育硬科技发展

米磊(省人大代表、西安光机所高级工程师):硬科技已经成为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提质增效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陕西省应紧紧把握住中央强调和重视发展硬科技的重要机遇,依托硬科技溯源地优势,在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将硬科技作为实现追赶超越、实施“五新战略”、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和培育硬科技发展,为国家打造硬科技示范区和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借助硬科技纽带作用,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区域协作,增强陕西联通全国的门户效益,争取全国资源集聚陕西、服务陕西,助力陕西在新时期顺利实现追赶超越历史性目标。

全力扶持规上工业企业

吕浩平(省人大代表、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目前陕西省规上工业企业仍然存在龙头独大、中型企业匮乏、产业集群度不高、产业布局及全产业链配套前瞻性不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难等问题。建议一手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划分调整全省经济产业结构功能区,使之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梳理调整全省招商引资总体方案,针对不同项目需求和不同地市特质引导项目落地,有目的地引导招商。针对薄弱空白工业产业、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本地科技资源优势,加快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促进形成规模产能,力促产业链形成。及时消化“丝博会”成果,扩大新视野、挖掘新动能。

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

王文(省人大代表、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要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多措并举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壮大实体经济。建议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纳入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工业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等。建立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工业企业的沟通机制,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培养精通制造和信息技术的跨界创新型人才。

针对企业“上云”顾虑,建议推进科技企业和工业企业相融合,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拓展行业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平台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能力和业务,支持由“自用”转向“外供”,不断提升行业工业互联网供给质量和效益。培育开源社区,引导自动化企业开发各类标准兼容、协议转换的技术,实现工业数据在多源设备、异构系统之间的有序流动。

政协委员——

推动西安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姜长智(省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首先要突出产业导向,聚力创新驱动。推动重大项目向西安部署,西安应重点发展5G产业,支持发动机、无人机、传感器、小型卫星、机器人、智能汽车、新材料、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靶向药物等十个核心产品的生产集聚和产业链配套,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产和研发中心。

推动西安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推动设立空天动力发动机、智能机器人等国家重大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集中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核心性关键性技术,打造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西安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教育、医疗、人才引进等领域的统筹布局与协同发展。加快教育领域改革,推进“名校+”“名师+”工程,形成先集中后辐射效果。加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建设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国际医疗合作中心,构建城市群现代医疗体系。

加大环保技术发展支持力度

赵力强(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建议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是应用传感器对企业减排设施运行工况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达标排放,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布设除国控考核站外,相对精度略差、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子站,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

加大环保技术发展支持力度,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以绿色发展引导基金、PPP等金融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污染减排运营管理第三方的服务等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现时资金投入或增加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双赢局面。

建立云孵化服务体系

陈锐(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实际上是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问题,本质是能力建设的问题。以动态数据模型来指导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建议政府根据现有产业发展状况,着手建立数据模型及监测采集反馈系统,通过数据积累,逐渐调整修正模型,建立准确的包括种植养殖、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大数据,以及附属设施生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发展数据模型,为各地区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利用动态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和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转型要突出区域特色

张虹(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工业处处长):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区域特色谋划转型升级,努力推进陕西工业转型升级。建议关中地区要加快煤矿清理整顿,降低能源工业占比,加快能源工业战略北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提高工业经济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集中力量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陕北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降低一次性能源占比,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加大电力设施建设投入,打破电力输送瓶颈,把运煤转为输电;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布局,丰富种类,强化质量,提高抗风险能力。

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环保产业

刘振宇(省政协委员、陕西世纪华耀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能总给予简单关停的处理,应该创造一些条件,促进这些企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议通过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银行可开发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有环保效益的贷款项目以及设备租赁等。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体系,采取强制性购买绿色保险产品的措施,对水、土地或空气等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保险;鼓励和发展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运用科技手段降低金融风险。授权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直接从工商、税务、政府采购等直接获取信息数据,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条件。

(本报记者 周励)

新闻推荐

铜川市老科协练好内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姜兴民)近日,市老科协召开了理事会,确定“基层建设年”为2020年市老科协中心工作,打好组织基础,助力铜川经济社会发...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