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救助管理站:流浪者温暖的家

铜川日报 2020-01-06 07:47 大字

本报记者 郭颖 谢艳素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心中却有同样的企盼。用真心去交换你的纯真笑容,用热情让冷漠变温暖。有多少痛我们虽不曾体会,有多少爱却让你我感动。”一首《生命因爱而精彩》,唱出了多少救助人的心声。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竭尽全力为受助人员提供最真诚的优质服务,全天24小时守护帮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除夕夜帮助老人寻亲、千里护送少儿返乡、寒夜里守护流浪人员安全……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写照。

“临时之家” 情暖求助者

走进市救助管理站,宿舍里床上的被褥干净整洁,每个房间都添置了空调,还有专门的餐厅方便求助人员用餐。

“11月18日下午16时左右,一名2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印台区北关老街道与家人走失……”这条消息引爆了朋友圈。热心市民纷纷转发,过了一夜的时间,仍未找到孩子的家人,印台区城关派出所将孩子送往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给其洗澡并换上干净衣服。孩子年龄过小,晚上由站里女性工作人员轮流照顾,还给孩子临时起名叫豆豆。救助站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豆豆的父亲,他父亲急忙从咸阳赶回来,看到豆豆被站里照顾得很好连声道谢。

“豆豆来的时候年龄小,晚上还闹觉,我们工作人员耐心地陪伴、哄睡,有的还将自己家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他穿。”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杨晓花说。

据了解,救助站内的受助人员大多被送回家,一些患有精神疾病、重大疾病等特殊人员,会被送到医院救治,或被送到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2019年,救助站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3人次,成年人145人次,未成年人8人次,男性130人次,女性23人次。其中站外救助62人、护送返乡40人次、接领离站28人次,自主返乡90人次。为受助人员提供饮食36份、衣物16套和返乡乘车凭证41次,合计共216人次。

寒冬送温暖 冬天不再冷

近日,铜川市气温骤降,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顶着寒风小心翼翼地走。在街头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拿着手电、棉衣和食品,四处巡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做到兜底救助、零门槛救助。

救助站购买了棉衣裤、棉鞋、保暖内衣、棉被、方便面等御寒物品和方便食品,确保街头生活无着落人员不挨饿、不受冻,同时,充分利用市电视台、铜川日报、本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寒冬救助措施,及时介绍寒冬救助进展、工作成效等工作动态,扩大活动影响力,引导广大群众、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及时报告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及时拨打110或0919-8109900救助热线;发现危重病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拨打120或110求助。

2019年11月中旬,市救助站启动了“寒冬送温暖”行动,工作人员分两个小组,三个小队,在新区,印台,王益区,二十四小时根据极寒天气,恶劣天气,重大节日等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巡查。截至目前,铜川站上街巡查314人次,出动巡查104车次,站外救助62人次,发放食品36份,送医6人次。

自愿是原则 救助是义务

救助站的环境干净舒适,很多求助者能在这里寻求帮助,但还有部分的流浪乞讨人员不愿进救助站。

“有些流浪乞讨人员喜欢自由,不想受约束,说啥都不愿意来,我们就尽力给他们提供其他的帮助。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是我们进行救助的首要原则,对于一些不接受我们救助的人员,我们还是尊重他们的。”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韩延成说。

对于那些不愿受助的人员,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巡视,并将他们的情况登记建册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确保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有避暑御寒场所。

在王益区大同桥下,一直住着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男子,被当地人称呼为“铁头”,他养了很多流浪狗,让人一直不能接近,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再三劝导下仍旧不接受救助,市救助管理站采取自愿原则,经常为其送去衣物食品等物资。

“家庭才是最终的港湾,虽然救助站尽力打造家庭感的居住氛围,我们还是希望大街上不再有流浪者,每一个流浪者都能够回归家庭、收获幸福。”韩延成说。

新闻推荐

红土镇积极打造规范整洁乡村

本报讯(记者张红)去年以来,印台区红土镇结合实际,周密安排,重点推进,多措并举打造规范整洁乡村。制定《红土镇2019年度农村环境...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