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女娃不简单” 记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法院陈炉人民法庭

西部法制报 2019-11-14 00:37 大字

陈炉法庭女法官走乡串户实地走访调查案件情况。陈炉法庭女法官走乡串户实地走访调查案件情况。

本报记者刘鸯李成龙通讯员张文东任白静

“这三个女娃不简单,案子办得公道!”提起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法院陈炉人民法庭,乡邻们无不交口称赞。

陈炉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坐落于古镇的陈炉法庭里,有三位女干警,她们走遍了辖区的沟沟坎坎,在农家小院、在田间地头、在古镇街巷,她们用春风化雨般的柔情调解纠纷,传递司法温度。

■纠纷化解了 她却高烧不退

“梁法官吗?有几十个人把煤矿公司围了,讨要运输费呢,你快来吧!”2017年的一天,法官梁艳的手机响起,她承办的一起煤炭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打来了求助电话。话音刚落,梁艳便跑出法庭。门外大雨瓢泼,梁艳驱车赶往事发现场。但见泥地里站着一群人,梁艳停好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到了人群中,大声说道:“我是陈炉法庭的法官,请大家冷静!”听到这话,正准备斗殴的双方当事人放下了手中的工具。

“走,有什么事咱们到法庭去说。”回到法庭,梁艳顾不得换下淋湿的衣服,给当事人讲解法律、解答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做了3个多小时的说服工作,最终化解了这场群体性纠纷。可是,梁艳被雨淋后,一周高烧不退。

■小事不出村 难事不出镇

说起女子法庭,最让当地干部群众称道的就是她们的调解能力。多年来,陈炉法庭总结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摆法律、拉家常、讲亲情、背靠背、访亲朋、冷(热)处理”调解法,成为调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

在办案中,该庭坚持法理并施、情法并用,在案件调解过程中,因案制宜,因人施策,灵活使用“过错剖析法”“背靠背调解法”“冷(热)处理法”“附加条件调解法”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调解效果。

今年,该庭受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七旬老人将一子五女诉至法庭,要求被告轮流履行赡养义务。办案法官将各被告叫到一起,发现兄妹间矛盾大,于是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但他们情绪激动,无法调和。法官又到村委会寻求帮助,与村主任、小组长一同给老人的儿子做工作。随后,法官又给老人的5个女儿轮番做调解工作,终于达成基本协议,由6个子女轮流照顾老人。谁知,就在干警送达调解书的过程中,兄妹间又发生争执,矛盾再次激化,协议被废。然而,办案人员却未放弃,她们调整思路,将人民陪审员“情况熟”与法官调解“业务精”有效结合起来,再次组织调解,一遍遍讲法说理。最终,兄妹间各让一步,履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

陈炉法庭与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妇联等部门构建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各司其职,联合发力,使大量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近两年来,陈炉法庭诉前调解案件93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做群众的邻里 止纷争于乡间

基层法庭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就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群众的邻里,止纷争于乡间”成为陈炉法庭秉承的司法服务理念。为此,三年里,三位女干警跑遍了古镇的每一个村庄、每一道山梁,发挥巡回审判“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职能作用,不少群众亲切地称她们为“年轻的女乡党”。然而,她们并非仅仅就案审案,而是每每在案件开庭结束后,总会分头去向旁听村民阐释诉讼程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释法明理;每每在判决下发前,总是细心准备一份判后答疑书,为当事人再解心结……她们所做的,是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审理,让老百姓能从中获得法律的启示。

日暮苍山,抚平世间悲欢;天寒白屋,深藏三尺案卷。这支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年轻队伍,近5年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471件,结案451件,其中诉前调解、撤诉、诉中调解的案件中,简易程序适用率93%,结案率95.75%。该庭先后荣立“铜川市法院系统集体三等功”,获得“铜川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印台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她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大山深处谱写公平正义之歌。

新闻推荐

铜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行电子处方服务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常春玲)为着力破解处方药处方来源难题,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今年以来,市市场监...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