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中医药发展改变群众就医理念

铜川日报 2019-10-29 07:1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梦焕

2019年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中,主持人介绍到西北小城铜川时说,“生活在铜川的市民,在大街上每走10分钟,就有一个中医馆,中医药真的成为了人们健康的‘守护神’。”近年来,铜川着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链,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目前全市不仅建成了66个孙思邈中医堂,全力打造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城市,就连群众的就医理念也从“有病找西医”转变成了“未病就找中医调”,中医药已经成为了百姓的“健康守护者”。

百姓患病首选“中医”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每天前来接受针灸、热敏火龙灸等中医疗法的患者络绎不绝,家住新区的杨女士便是其中一位。今年五十多岁的杨女士因为早年间坐月子时遗留了“月子病”,非常怕冷,即便在高温炎热的夏季也都身穿长衣长裤,严重时,手麻、手疼,连筷子也拿不住,多年来她辗转西安、富平等地相继检查、治疗过,但效果并不明显。

2017年,杨女士得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治未病管理科有一种名为“热敏火龙灸”的中医疗法对治疗寒湿症效果甚佳,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三伏天”期间前往医院治疗。连续3年进行针灸、热敏火龙灸治疗后,杨女士的“月子病”大为好转,手不疼了,夏季也可以穿短袖了。说起这段求医过程,杨女士感慨地说:“这病都多少年了,也去过很多大医院,但检查不出来是啥毛病,药也吃过不少,就是没效果。还是咱们祖先传下来的中医手艺好,虽然治疗时间长,但确实给我治好了,我非常开心。”

除了这座建筑规模4.8万平方米、总投资4.69亿元,集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为一体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铜川从2014年开始就在全市建设孙思邈中医堂,目前已建成了66个孙思邈中医堂,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铜川还积极推进社会办中医试点建设,共设社会办中医医院11个、中医特色诊所24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综合医院孙思邈中医堂和社会办中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养生小城人人都是“养生者”

随着“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年人养生理念走红,网络上的“朋克养生”也无不透露着养生理念慢慢渗入人们的生活,但在养生福地铜川,养生可不是矛盾的朋克养生,而是每天从早到晚,从饮食、休闲都在养生。

在铜川,早晨6点多钟的阳光广场就已经热闹起来了,打太极拳、玩柔力球、跳健身操的人们早早就开始活动筋骨、抖擞精神。夜晚7点多,城市运动公园、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操场上夜跑锻炼的年轻人成群结队;在铜川,人们春季就吃白蒿芽、荠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等养生野菜,冬季就喝萝卜白菜汤、莲藕豆腐汤、红枣枸杞银耳汤等养生汤。

二十多岁的张女士是一名“养生达人”,平日里她经常翻看食疗手册和穴位解析书,身体稍微感觉不适,就会通过食疗、按摩穴位、艾灸来缓解。张女士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起初,她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去医院针灸、按摩,才能缓解肩颈酸痛、僵硬的症状,了解到肩颈保养方法后,她会通过自行调解,减轻肩颈疼痛,去医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近年来,铜川市通过开辟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大型义诊等活动,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占比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免费发放《中医养生保健手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等科普书籍5万余册,在群众中有效推广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日益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攻坚克难抓项目 汇聚发展新动能 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朱红卫惠路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铜川紧随祖国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建设再度迈...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