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王益40年:生产总值翻7番 老区旧貌换新颜

铜川日报 2019-08-11 11:09 大字

本报记者 武利芳

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87.24亿元,比1980年的3531万元翻了7番多;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1亿元,比1980年的110万元翻了7番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50元,比有统计资料的1995年的2227元翻了近4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44元,比1980年的81.8元翻了近7番……

8月8号,王益区举办“聚焦产业促转型 优化环境惠民生”新闻发布会,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见证了王益建区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王益区加快推进王家河千亿工业园区、黄堡百亿产业集群、文化宫片区百亿“城市商圈”建设,2012年至2016年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近五年来,王益区累计招商签约各类项目362个,涉及资金838.4亿元,其中火凤凰艺术陶瓷、欧克装配式建材生产线等一批新型科技项目建成投运,取得了丰硕成果。

建区以来,王益从以煤炭、水泥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到如今建立起以果业、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以环保陶瓷、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以批零、餐住、文旅为主的三产服务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耀州窑文化基地形成了水泥、陶瓷两大产业集群,王家河工业园区成为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围绕全市提出的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共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环保陶瓷、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文旅产业;实施“腾笼换鸟”对传统陶瓷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陶瓷总部经济,抢占陶瓷市场的制高点;通过精准招商引资,18万吨优质岩棉生产线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成;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实现了区、镇(办)、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在杭州设立了“飞地园区”,成功引进聚和堂医药科技等12家企业注册落户;全力打造“一厅一镇四景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建成了一批以正大商场、金茂国际、九洲国际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黄环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全面对外开放;现代建材业转型升级,以声威水泥、新川沟新材料产业园、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为代表的建材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高效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3+X”乡村特色产业,6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秦人村落桃产业特色小镇列入省级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镇,益民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荣获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城乡“颜值”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面对先矿后市、先市后区等历史因素和困境,王益区以“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大破大立”的责任担当,近年来累计投入近4亿元,先后改造提升了文化宫片区、市人民公园和城市“南大门”,实施了支毛沟治理和城市道路“白改黑”等一批项目,建成了水文化公园、河滨公园、湿地公园。城乡生活垃圾集中统一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全区所有村组主巷道全部实现硬化。同时,该区深入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全面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治污”七个专项行动,推行治污降霾网络化管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多;实施了废弃矿山治理、国家农发水保、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项目,先后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 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王益区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5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评为非贫困县综合评价“好”的区。群众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建成保障性住房210套,安置住房困难群众2742户8226人,地质灾害点搬迁831户3262人。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王益中学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先后创建成了省级教育强区、双高双普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就业再就业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道)法律顾问组、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和行政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全区20个智慧社区全覆盖,荣获“全国智慧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光明社区文化服务“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等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新闻推荐

王益区农业农村局多举措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高健)为了加快完成10000亩土地深松项目,王益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采取五项措施,切实做好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加...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