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七项措施保驾护航 搬迁群众齐奔小康

阳光报 2019-06-21 08:31 大字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王鹏飞

在印台区顺河村210国道边,一个规模大、环境美的安置小区在两年时间里拔地而起,小区坐落于美丽的金山脚下,偎依在漆水河的怀抱,依山傍水,美不胜收,这就是印台北城金山水岸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金山水岸”的名字包含了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在宜居宜业的安置小区抱得“金山”归,过上好日子的寓意。像这样的安置小区,印台区共有4个。自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印台区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七项措施为易地扶贫搬迁保驾护航。

坚定不移,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始终把移民(脱贫)搬迁工作作为全区的“书记工程”和“一号民生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会全面安排部署、通报情况、推进工作。区级领导围绕“四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每个项目有人管、有人抓,确保了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

精准识别,筑牢搬迁基础。推行“三精管理”模式,结合群众搬迁意愿,逐村逐户广泛宣传搬迁政策,按照精确摸底、精准识别、以户定建、以人定房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政策标准,面对面与搬迁群众签订搬迁入住、旧宅腾退、就业脱贫“三项协议”,使搬迁对象更加精准。

系统谋划,科学合理选址。以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市民化、产业培育集群化”为载体,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分类搬迁安置原则,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选址要求,结合群众意愿,新建了印台北城安置点、红土新型社区安置点、陈炉双碑安置点和金锁关石林景区安置点,为群众搬迁入住、就业脱贫、后续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抢抓项目进度。在安置社区建设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区成立了7个安置项目推进组,建立了项目建设倒逼、项目建设日报、现场调度指挥、区级领导包抓、督查考核曝光、集中安置项目“日报、周评、月奖”奖惩激励等机制,真正做到了以机制创新推动项目建设。

合力攻坚,聚焦就业脱贫。根据集中安置点区域产业特色,充分挖掘印台北城、红土新型社区靠近城区、镇区的区域就业优势,结合陈炉双碑工业园区、金锁关石林景区特点安排就地就近就业,结合就业转移、兜底保障、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分类施策、政策叠加,形成就业合力。建立了就业脱贫“三单一卡一台账”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搬迁与就业同步推进。目前,所有搬迁户均参加了合作社入股分红,620户989人的劳动力中,534户765人已实现就业,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下,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精细管理,提升工作水平。规范资金管理,出台了扶贫、避灾搬迁资金使用办法,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申请、拨付、管理程序,做到了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物理隔离、封闭运行”。制订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全区各镇、村档案资料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确保档案资料规范完善。结合实际,出台了搬迁入住优惠政策、“交钥匙”工程安置、分散安置、暖冬行动、物业补贴等多项配套政策,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的放失、有章可循。认真扎实整改各级各类检查督查反馈问题,确保各项移民搬迁政策落实到位。

提前谋划,确保群众“稳得住”。全区提前谋划,经多次调研、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后续管理的实施方案》《铜川市印台区“暖冬行动”暨鼓励群众实际搬迁入住补助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发放壁挂炉补贴、新型炉具,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对安置群众后续的户籍、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社会服务保障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小区“扎新根、换新业”,过上好日子,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新闻推荐

本周铜川市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本报讯(记者王艳)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对全市10家大型超市和集贸市场监测显示,6月19日与6月12日相比,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小...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