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

铜川日报 2019-06-08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焕焕 张卫婷

又是一年高考季,高考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高考给人们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也折射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1977年至今,高考已走过40余年,它见证了铜川从煤城到旅游养生城市、幸福城市的华丽转变,它书写了每一代人背后那些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不同时代铜川人的高考故事!

70年代:弥补人生遗憾

今年74岁的党科弟1966年高中毕业,成为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首批大学生。

“那年我31岁了,有个4岁的孩子,虽然都是为人父了,但还想利用这个机会弥补一点遗憾。得到高考恢复通知时,距离考试时间仅有不到2个月时间,我想参加考试但没课本,最后还是向应届生借的。”党科弟回忆道。很久没碰过书的党科弟在突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从一个农民父亲成为了西安医学院,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这一变化也改变了党科弟家庭的命运。

上大学的那段日子党科弟很有感触:“那会每个月能领到22块5的助学金,生活费够,但是买书、买资料,需要我哥嫂补贴。”党科弟说,度过了5年的大学时光,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耀县卫生局上班,这一干就干到退休了。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人像党科弟一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自己从此多了一项选择,也多了一份幸福。

80年代:“鱼跃农门”的改变

“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一个小宿舍住着十五六个人,不仅人多,而且大家的被褥都是补了又补,甚至有的同学只有一床被子,晚上睡觉既要盖,还要铺。吃饭大多都是从家里背够一周要吃的黑面馍,打点开水把馒头泡一下,就是一顿饭,能在学校灶上吃饭的同学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张耀祥告诉记者。

今年50岁的张耀祥在1985年参加了高考,高考失利之后,他就去参军了,在军队又通过考试进入军校,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了军校学生。在当时的他看来,只要能考上大学,以后工作也不用愁了,相当于有了一辈子的“铁饭碗”。

80年代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里兄弟姐妹众多,负担不起学费,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也要竭尽全力上大学,因为在那个年代,接受高等教育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

90年代:高考环境有所好转

今年42岁的田娟妮是1996年参加的高考。她回忆说:“我高中是在耀县亲戚家寄宿,比起小时候那会儿,我们高中的学习环境相对还是好很多,住宿条件也有所改善,也不用吃黑面馒头了。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大家去学校取成绩单,一块儿讨论成绩,憧憬着未来。”

不仅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步改变。田娟妮告诉记者,那个年代针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属于“放养”教育,完全依靠孩子发挥自主能动性,认为只要能按时拿出学费就够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逐步认识到孩子上学识字、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对许多家庭而言,虽然家境窘迫,但还是竭尽全力让孩子上学。

00年代:高考生成为普遍

“我参加高考的那两年生活条件较之父母辈已经好了很多。高考过后,通讯还不是很发达,但是同学之间还是趁长假互相约着玩,也会换着到对方家里请客吃饭。”今年34岁的郝茵告诉记者。郝茵是王益区人,在市一中(北校区)上的高中,当时班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铜川煤炭业的发展,家庭条件都比较好。

“考完试大家去聚餐,散场的时候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会拿着卡片相机,帮大家合影留念。成绩出来的时候,是去网吧查的,当时班里一半人的成绩都上了二本线,大家都很开心。”郝茵回忆说。

时代在改变,大家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参加高考、去上大学成为一种平常现象。

10年代:无奋斗不青春

正在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宋薇薇家住王益区,她在2012年参加了高考,高考对于她来说是自己梦想的开始。

“高三的时候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当时一心想考川大传媒。家里怕我吃得不营养,每天都换着花样做饭。高考的时候校门口戒严,准考证可以免费乘车,社会各界都为高考生提供便利,庄严的环境让我更紧张了。考完试像是卸下了大包袱,在那个最漫长的暑假里,我考了驾照,也和朋友去外地旅游了一圈。”宋薇薇回忆当时笑着说。有很多像宋薇薇一样的九零后,他们重视高考,也有条件在高考后,去学习一技之长,或休闲放松。如愿考取了四川大学后,宋薇薇并没有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大学毕业后,她又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于高考的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是仅仅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更想通过高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铜川市扎实做好备汛抗旱工作

本报讯(记者董唯韦)今年以来,铜川市深化防汛抗旱体制机制改革,狠抓备汛措施落实。目前,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及早安...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