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国家记忆·寻找老建筑 老地标一座城市的光阴“图谱”

陕西日报 2019-02-14 07:36 大字

一月二十四日,在西安报话大楼控制大钟的中心区域,邵省平(左)和同事正在进行日常的设备检查。

无人机拍摄的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大楼(2016年8月17日拍摄)。

西安报话大楼现在仍然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矗立在市中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1月24日拍摄)。

2月12日,正月初八,在宝鸡火车站,人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踏上了春运返程的旅途。

本报记者刘强文/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中,一座城市的荣光,其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大街小巷里的建筑。这些城市独有的地标性建筑稳重泰然,在风雨的洗礼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彰显着城市的性格,默默讲述着岁月的匆匆往事。

一曲《东方红》激励着城市里的人们继续前行

西安报话大楼的钟声

每天6时到22时,只要你身处西安钟楼附近,在整点时都能听到从西安报话大楼传出的报时钟声——《东方红》。钟声圆润、悠扬、洪亮,响彻半城,融入老西安人的生活里。这钟声已在西安上空飘扬了数十载,它用时光的音符画出了这座古城的最美天际线。

“西安报话大楼始建于1959年,由苏联专家设计。大楼开工前,苏联专家突然撤走,致使工期延长。施工期间,又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所以直到1965年,报话大楼才投入使用。”负责维护报时钟的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工程师邵省平告诉记者。

西安报话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呈L形布置,由中间塔楼及东、南两侧各5层的辅楼三部分组成,总高约62.5米。邵省平说:“报话大楼中间塔楼的主体部分为7层,上面的方形塔楼还有5层。西安报话大楼在2007年被列为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报时钟和报话大楼一起,已经成为文物。”

作为全国最大的报时钟之一,西安报话大楼的报时钟由上海倍高钟表厂生产。曾经,由于技术所限,在长达数十年的岁月里,报时钟的校时完全由人工进行,耗时耗力。2011年,GPS时钟的使用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无人调试,报时钟的时间准确率也大为提高。此外,报时钟的分时照明也由白炽灯泡、发光二极管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LED照明。

鲜为人知的是,尽管报时钟的报时音乐一直都是《东方红》,但其奏响方式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初,报时钟的报时音乐是由小锤击打钢丝,发出旋律,再通过塔楼上的20个喇叭播放出去。当年,报话大楼是西安市最高的大楼,城市里车辆也少,所以声音能传很远。1970年到2000年左右,我们使用的是《东方红》协奏曲的录音带。现在,我们用的则是电子音乐,通过PC机播放。”邵省平告诉记者。

60多年过去了,西安报话大楼周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报话大楼上放眼望去,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四周的高楼鳞次栉比。那依旧浑厚、悠扬的钟声激励着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继续前行!

一栋苏式大楼见证着铜川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变

铜川市政府原办公大楼的记忆

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陕西省管辖。继西安市之后,铜川市成为陕西省的第二个省辖市。

1月30日,记者来到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这是一栋典型的苏式建筑,外墙清新悦目。爬满整面墙壁的爬山虎让路过这里的每个人都印象深刻。这里曾是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现为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当我们站在这栋大楼下,仍然可以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大气和稳重。

作为苏联援建项目,这栋大楼始建于1959年,坐西朝东,为5层砖混结构,面阔61.2米,进深16.4米,高约15米,第一层前后均为拱券窗,二层以上为方形窗。大楼一层前后的中部及两侧辟有大门,前门外有长方形门厅,门厅下有方形立柱及台阶。建筑四层顶部有水平出檐,五层两侧省去,仅在中部有建筑,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保留着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

铜川市王益区政协主席张都喜告诉记者:“王益区作为铜川市政府曾经的所在地,近50年的建设发展让王益区成为铜川市目前最大的商业中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王益区红旗街就是铜川老区最热闹的区域之一。铜川市人民政府原办公大楼就坐落在闹市区的繁华地带。”

60多年来,铜川也从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小城拓展为一座健康、美丽、富裕的现代化城市。

这60多年,既是铜川经济蓬勃发展的60多年,也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60多年,更是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因煤而变的60多年。

这栋拥有60多年历史的大楼见证了铜川的发展和变化,使铜川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些许恢宏和韵味。

或许它很少被人提及,甚至被遗忘,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在铜川这片土地上,这栋大楼一直拥有庄严而肃穆的外表和见证历史的责任。它注定将成为陕西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一座车站记载着蜀道变迁

宝鸡火车站的汽笛

宝鸡是一座因陇海铁路而兴的城市,曾经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自陇海铁路开通的那一刻起,宝鸡就和轰轰隆隆的蒸汽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火车的汽笛声,见证了宝鸡的发展变化;宝鸡火车站,珍藏着无数人的记忆。

“宝鸡火车站,是连接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干线的枢纽站,也是欧亚大陆桥的支撑点,在西北路网以及关天经济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宝鸡火车站宣传科科长何磊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后,宝鸡火车站最多曾每天接发旅客列车70多对。所有经陕西进川的列车都要在此作业。

1936年,建成初期的宝鸡火车站每天仅开行列车1对,1954年增至12对,1959年增至28对,1979年增至62对,1990年增至74对。旅客发送人数从1951年的55万人次,到1961年139.9万人次,到1971年105万人次,到1980年146.7万人次,再到1990年186.3万人次。几十年间,旅客发送人数翻了几倍。2012年,宝鸡火车站全年发送旅客达516.8万人次。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经历了多少个春运。以前的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2018年,宝鸡火车站旅客发送量为297.8万人次,客流量明显下滑。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伴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普速铁路的运力也在不断释放。客运量下滑意味着货运时代的来临。我们相信,宝鸡火车站将在‘一带一路’上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何磊介绍说。

曾经在火车站站台上购买水晶饼、烧鸡的旧时光让人怀念,我们在不舍与发展中从未停歇。宝鸡火车站自建站至今已历经83年风风雨雨,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蜀道变迁。伴随西成高铁的开通,宝鸡火车站不再是唯一的蜀道咽喉,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它将会在“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上继续一往无前。

新闻推荐

政协铜川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2019年2月11日政协铜川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政协铜川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听取和审议政协铜川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二...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