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养让铜川百姓生活更幸福 2018年铜川市荣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殊荣系列报道之一

铜川日报 2019-01-24 07:54 大字

2015年7月,铜川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5年12月4日,铜川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召开,创建示范区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1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验收结果,铜川市以西部排名第七、验收结果为“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此次铜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是继宝鸡、渭南之后,陕西第三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志着铜川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随着铜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如今,行走于铜川四区县,群众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秦腔、小品等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在乡村舞台上轮番上演;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文化资源让城乡居民们徜徉于文化知识的海洋……这一幕幕场景无不让人感受着铜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走进印台区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一阵悦耳的葫芦丝旋律传入记者耳朵,原来是葫芦丝队正在练习新节目《开门红》。队员们个个兴致高昂,精神抖擞,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享受着退休生活的乐趣。每周一到周五都有不同的文艺团队在这里欢度时光,舞蹈队、曲艺队、豫剧团、秦腔自乐班、模特队……多支队伍轮番登场,每周六周日则是大家一起排练的日子。“有时候我们练起来就忘了时间,常常是一抬头外面天都黑了,我们就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路过办公室就会看到还有工作人员在等着我们,给我们留门,你说这都过了人家的下班时间了,可是人家从来没有上来催过我们一次,每次都是耐心等着。”家住芳草社区的张宝芬说起新建社区的文化活动室连连点赞,那份感激之情发自心底。而这,都是铜川市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设施建设、制度创新、文化供给、人才培养和数字服务五大体系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果,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趋于完善。一是通过“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文化项目,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建成开放,铜川体育馆、铜川大剧院、工人文化宫、铜川博物馆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增至63个,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市、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二是加快实施步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以理论研究推动创新实践,成立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联盟,开展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提升机制创新研究,并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市、区(县)两馆全部免费开放,注重开展“非遗进社区”“博物馆文化进校园”等文化联动活动;推出红色剧目《照金这片天》、舞剧《孟姜女》、扶贫题材剧目《第一书记》等超过10部铜川特色文艺精品,连续25年举办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常态化;在全省率先落实基层文化管理员财政补贴待遇;在册文化志愿者由创建前的2700人增至5454人,形成“百姓艺术课堂”“360度看铜川”摄影活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建成“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推出“你看书 我买单”线上图书服务,建成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43个便民书屋,受益人数13.5万人。

“诗与远方?文化铜川”,铜川市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这让生活在铜川的人们,阅有农家书屋、乐有社区文化室、演有阳光大舞台、学有群众艺术馆。文化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营造出了直抵百姓内心的幸福感。(本报记者 张欢欢)

新闻推荐

副市长李荣检查医疗安全及春节医疗保障准备工作

1月21日,铜川市副市长李荣带队检查铜川全市医疗安全及春节期间医疗保障准备工作,铜川市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段林荣、党委...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