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饸饹女人”贺亚婷的幸福日子

陕西日报 2018-12-28 06:27 大字

12月26日,贺亚婷正在操作间加工饸饹。本报记者喜顺摄

本报记者喜顺

铜川市区东南,15公里的山巅上就是印台区陈炉古镇。

50岁的贺亚婷是古镇上的“饸饹女人”。1993年因为遭遇家庭变故,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瘦弱的贺亚婷身上。不甘贫穷的她,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起了生意,把饸饹卖到了全国。

25年前,贺亚婷的丈夫潘有良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目失明、右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望着六七十岁的公婆、两岁的儿子、半岁的女儿,贺亚婷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当时她的心情非常矛盾,只有25岁的她想撇下孩子和丈夫一走了之,可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又不敢想象自己走了孩子们该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煎熬,她终于下定决心,不逃避责任,留下来尽到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担起家庭的重担。

“我在娘家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加工过饸饹。丈夫的身边离不了人照顾,加工饸饹不用离开家,可以随时照顾他。”贺亚婷说干就干。在亲戚们的帮助下,她购买了一台小型饸饹机,从事起了饸饹加工。每年腊月前后,贺亚婷都非常忙碌,因为她的饸饹加工得好,周边村里的群众都带着面粉来她这里加工。“因为来加工饸饹的人多,经常干到晚上,手疼得都睡不着觉。那个时候,如果不是亲戚们和村里人来帮忙,真的都难以撑下去了。”贺亚婷说,有一年加工饸饹一下忙到了大年三十。初一早上,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而自己的孩子还穿着旧衣服,当时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加工饸饹的利润微薄,收益仅够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日子过得依然很清苦,但贺亚婷感到了自食其力的快乐。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儿子潘鑫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贺亚婷咬紧牙关给家里盖了新房,却欠下了一屁股债。2016年,帮扶干部了解到贺亚婷的情况后,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购置了饸饹机,饸饹加工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但人力又显得不够,销售也成了新的问题。在外务工的潘鑫看到了母亲的不易,回家帮助母亲干起了饸饹加工的营生。

多年和饸饹打交道,贺亚婷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她想申请饸饹专利,盘算着把饸饹卖到城里、卖到全国去。2016年,潘鑫帮她办理了营业执照,注册了“三眼古井饸饹”品牌,开发出自热饸饹和五彩饸饹,并在微信上注册了公众号专门销售饸饹。娴熟的制作工艺和甘甜的古井水保证了饸饹的质量,贺亚婷的饸饹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后,一传十、十传百,销量越来越好,北京、上海等地也有了客户。“北京的客户听说我是贫困户创业,鼓励我好好干,并时常照顾我的生意,给了我过好日子的信心。”贺亚婷说。

如今,每逢农村集会她都会让儿子潘鑫去集会上卖饸饹。在陈炉古镇集会上,很多人都爱吃她家的饸饹,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也会慕名前来吃上一碗,吃过后赞不绝口。潘鑫还时不时用手机发布饸饹的信息,定期给深圳、西安等地的固定客户发货,每次能发50公斤到150公斤的饸饹。

“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踏实。”贺亚婷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只要肯干,日子就会过到人前面去。”

屋子里,架子上一根根软和又不失筋道的饸饹,是贺亚婷家庭自强不息、勇敢战胜贫困的写照。

新闻推荐

“铜川一号”卫星新一代高灵敏度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 实现首次空间飞行验证

阳光讯(记者杨泽星通讯员任玖雯)12月25日,由铜川空间科技研究院研制的天文探测卫星“铜川一号”利用新一代偏振探测器,成功探...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