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现代农业三个体系建设与金融信贷支持分析

铜川日报 2018-12-17 07:18 大字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支撑,建立覆盖广、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三个体系建设,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点工作。本文针对铜川实际,分析农业三个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融支持工作思路。

一、基本情况

铜川市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段,自然形态多样,农作物资源丰富。多年来,金融机构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信贷资金、公共服务极力向三农倾斜,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实现了金融服务及信贷资金授信全覆盖,确保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充裕,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0年总值翻番、农民收入5倍增长;粮食产能稳步提升。2017年末,粮食播种面积100.32万亩,总产量达24.17万吨,10年分别增长13.19%和5.1%;畜牧业实现规模化养殖。畜禽规模经营10年提高75%,规模化养殖场300余家,其中标准化养殖场53个,被确定为全省奶牛生产示范市;新产业———中药材基地稳步发展。2017年末,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21万亩,实现产值8842万元,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2万亩;农业经营模式、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建成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43个现代农业园区,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家庭农场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余家,新型职业农民2100余人。

二、存在问题

(一)金融信贷资金投放不平衡,大型金融机构关注不充分。全市农业贷款多以家庭个体农户为主,新型经营主体与家庭农场得到的信贷服务均比较少。

(二)大路产品多,结构单一,制约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全市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且大部分作为原粮进入消费市场,增值空间小;以苹果、樱桃、鲜桃为代表的特色果业产业随着全国大规模种植,价量下跌;中药材产业规模小,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滞后,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偏小,“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不强。由于铜川市农业生产性组织目前仅局限于农业机械服务,农村土地大规模转让比例偏小;资金缺乏,信贷资金支持不充分,使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业规模经营带头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四)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偏少,金融信贷服务缺乏抓手。全市职业农民只占全市农村全部劳动力人数的0.73%,金融信贷缺乏服务对象,信贷资金用于生计多,用于产业的少,信贷资金难以在“三个体系”建设中发挥支持、引领作用。

三、发展建议

(一)建立广泛参与、广覆盖、多层次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

一是国有大型控股商业银行参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与经营范围逐年扩大,资金需求显著提高,跨区域生产营销与资金结算更需要借助大型金融机构网络覆盖广、资金实力雄厚、信贷营销团队能力强等优势,为其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二是县域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保证金融服务全覆盖。县城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客户基础好、营业网络广、服务便利、地缘人脉等优势,做好金融公共服务,取消歧视性附加条件,让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享受平等金融服务,保证金融服务全覆盖。三是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倒逼农业生产调结构、提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关注、参与苹果“期货+保险”交易,倒逼果农调整当下的生产、销售、储存,进而实现套期保值,达到稳定生产、稳定收入;积极推广区块链溯源应用,让铜川农产品穿上防伪溯源的外衣,让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登记到链、形成信用自证,使消费者、商家、果农共同识别真假,使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品质提升。四是金融监管倾斜“三农”。金融监管要在继续做好县域金融服务考核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资金支持规模,同时将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情况纳入年度监管指标体系,从制度上督促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消金融服务三农后顾之忧。

(二)调整服务重点、重视新型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一是重视农业龙头。以铜川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例,其凭借对资金、信息、品牌、关键技术、营销网络、高端服务等控制力,成为构建农业三个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决定着全市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的新生力量,其信贷资金需求规模、金融公共服务领域需要金融机构特别关注、重点支持。二是持续服务新型经营主体,促其规范发展,实现最大效能。实践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保持了家庭经营在农业经营中优势,又能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是面向农户、面向市场,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涉农金融机构需投放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以满足其迅速壮大的信贷需求。三是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各自服务优势,促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在发挥龙头企业经营活、创新能力强、产业链运作突出等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作社经营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天然联系,建立高效运作,服务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共同发展格局。

(三)稳定粮食生产、调整果业结构,衍生新的特色产品、培育特色产业

继续扩大台塬区、旱塬雨养区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北部山区玉米生产,提高产量。在继续发挥铜川果树资源丰富、种植规模大、区域优势明显、名优果品特色突出、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的基础上,调结构,做品牌,优化品种,培育适应性强的苹果矮化砧木并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扩展果树的文化与休闲功能,实现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融合发展。打破定向思维,衍生中草药新产品。鼓励金融信贷积极介入,积极关注培植中医药产业,并加强与国内龙头中医药企业对接联系,拉长中草药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农业发展培育后劲,为“三产融合”注入新动能。

(四)加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万事人为先,人气决定地气,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三个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去实施。对农民进行全面培训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金融机构要积极跟进,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教育,培养一支既懂农业生产知识,又懂金融知识的现代新农人队伍。用金融服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出规模,做出效益,用成功的企业来吸引年轻人进入农业领域,造就新农人。

(作者 宁文科 系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副科长)

新闻推荐

铜川市持续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今年以来,铜川市加大对涉木企业、涉木市场、林木种苗、重点绿化工程等生产经营单位的检疫监管力度,持续开...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