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塬的美丽“蝶变”
走进孟姜塬村,山坡上一个赫然的仙桃标志映入眼帘,村里一栋栋小洋楼漂亮别致,笔直的马路直通村庄农田,合作社、农家乐、农村电商的招牌随处可见,“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旅游景区建设施工已进入了收尾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砥砺奋进的40年里,孟姜塬村经历了三次美丽的“蝶变”。如今的孟姜塬,从传统的粮食种植村成为了以桃出名的明星村,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文化品牌持续打造,村容村貌整洁靓丽,整个村子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
“改革开放的精神,敢闯敢干的勇气,孟姜塬人努力拼搏的闯劲,造就了今天的孟姜塬村。”任职27年的孟姜塬村原党支部书记颜开昌感慨万分。
“穷”曾经是这个小山村几代人的记忆
“户口在孟姜塬,吃粮关系在泾三原。”“住土窑、走土路、吃窖水。”这是孟姜塬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孟姜塬村几代人的记忆。
一条羊肠小道联着这个小山村和当时的工业重镇黄堡,这条不起眼的小道也是当时孟姜塬的经济动脉。村民们利用农闲,踏着小道,背着一天的黑面馍馍,来到黄堡打零工贴补家用。攒点鸡蛋、囤点白面,在家里急需用钱的时候,也都通过这条小道背到城里去换钱。后来随着架子车的使用,羊肠小道慢慢变成了一米来宽的土路。
住的是土窑洞,睡的是土炕,穿的是粗布衣。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耕种收割基本都靠肩挑背驮,出的都是蛮力。物资短缺,几乎家家都是一穷二白。
一面党旗引领群众致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号角。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春风,迅速唤醒了这个沉睡已久的山村。孟姜塬村办起了集体所有制的砖厂和煤矿。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孟姜塬村党支部以党建为抓手,从“强班子、压担子、出点子”方面发力,带领群众实干巧干,一步步走上小康道路。
“群众把权力托付给我,我就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每个家庭、每个村民有活干、有钱挣。”这是颜开昌198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铮铮誓言。
一当选,颜开昌就带领班子成员治穷根,治穷先治愚,成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聘请老师为农民讲解文化知识,开办实用技能培训,全村90%的村民掌握了1—2门技术,80%的家庭有了致富项目。
90年代,苹果市场看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实现了人均一亩苹果的目标。经过市场调研,村党支部认为苹果供过于求,可能会导致价格下跌。于是作出决策——发展传统果品柿子、花椒、桃、枣等。为了引导群众种植这些果品,干部示范带头,班子制定优惠政策,动员群众参与发展。
“至今我都能想起当时为了调结构,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挥泪砍苹果树,要不是当时的决策,我们单靠种苹果肯定亏本。”村民们感慨地说。
2000年左右,经过专家检测、市场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孟姜塬得天独厚的土壤环境适合发展桃产业。党支部鼓励大家种桃,如今桃已经成为了孟姜塬人致富的金果子。
翻新扩建村小学,通水通电,硬化道路,确定桃为主导产业,加强文化建设,延长桃产业链,捧回了一个个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奖牌……
村党支部一班人装着一个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带领着村民走上致富路。
一棵桃树种出幸福梦
四月的孟姜塬,桃花芬菲;七月至九月的孟姜塬,蜜桃香甜。孟姜塬因孟姜女故里和盛产水蜜桃出名,全村5000亩土地,3000多亩都种植桃树,一棵棵桃树种出了孟姜塬人的幸福梦。
“孟姜塬的桃甜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势东南北高西边低,光照充分,整个桃身都能被阳光照射;二是孟姜塬每公斤土壤钾含量400-450毫克,钾元素的多少是决定水果甜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桃大户石泳骄傲地介绍着孟姜塬村种植桃树的优越条件。
改革开放的40年里,孟姜塬人不断探索,把方向找定位,将桃产业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从单一的卖桃到卖风景、卖文化,不断创新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十几年前提篮叫卖,现如今桃子论个卖,网上卖,有时一个桃能卖到30元,桃树成了我们的摇钱树,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种桃户郭军峰现在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元。
过去,孟姜塬这个典型的旱塬,靠天吃饭,种粮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如今,孟姜塬村大力发展桃产业,村民600多户,光小车就有300多辆,家家户户住楼房,村子仅鲜桃一项收入近3000万元。在第2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孟姜塬村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桃树苗成了各地果农咨询购买的热点展品。鲜桃畅销为孟姜塬赢得了市场,树苗受“热捧”更加显现出孟姜塬桃产业赢得了行业肯定。
一条乡村道路折射时代变迁
70年代一条窄窄的土路村道只能过一辆架子车。
89年,土路拓宽了10米,能够过一辆拖拉机。
97年,修建了柏油马路。
现如今,宽敞平坦的黄环旅游专线途径孟姜塬村,必将为孟姜塬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过去走着土路,一下雨两裤管泥,雨天都不敢到地里去,你看现在村里连去地里的小路都是硬化道路,我们也赶上好时候了。”71岁的村民刘稳稳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对于运输要求更高了,道路不断拓宽,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要想富先通路。“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村上和外界联系更紧密了,农产品销售出去,农民需要的生活资料运回来,好多农户都开办起了农家乐,一到节假日游客就来村上体验田园风光。”颜开昌说。
一个旅游文化品牌展现美好未来
道路的变迁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道越走越宽,小山村的“蝶变”昭示着改革开放的可喜成果。从土窑洞到小洋楼,从吃窖水到饮自来水,从传统种粮到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发展齐飞。孟姜塬村不断进步着、变化着,村民们用奋斗过上了新时代的好日子。
“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办桃花节、相亲大会、桃王比赛、桃花诗会等活动,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孟姜塬的孟姜女文化,帮助果农售桃。”该村村委会委员石喜全告诉记者。
绘蓝图意气风发,谈未来信心满满。“依托姜女文化,王益区正在村上打造‘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闲旅游度假区,不断带动乡村旅游,让乡亲们端上旅游金饭碗,实现村子小而美、美而特,有文化底蕴,有经济支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赵九菊说。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孟姜塬人从种桃到发展桃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即将投入运营的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闲旅游度假区,又为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4栋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小洋楼拔地而起、装修一新。不久的将来,这里村民的身份将又会从农民、果农转变为民宿客栈经营者。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闲旅游度假区将会给孟姜塬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李兵 朱红卫 郭颖 通讯员 任卫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井田红)连日来,印台区芳草社区提前谋划,统筹安排,抓好落实,持续有效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巡...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