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中:刀尖上的绝技
本报记者彭冰摄
唐新中微雕作品
唐新中微雕作品
唐新中微雕作品
还记得明代魏学洢《核舟记》里精致的微雕吗?在铜川也有这样一位怀此绝技的微雕达人。他能在极小的物品上进行雕刻,很多作品甚至要用放大镜方能观看到雕刻的内容。十二生肖、知了、佛像……当这些精致的图案出现在一个不起眼的橄榄核上时,你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微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中采用微小精细技法完成的作品。有时,要在米粒大小的玉石片、头发丝上雕刻,需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看,这种技法在古代被称为“绝技”。
走进微雕艺人唐新中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置在他家楼道口的古旧案板和正在制作的半成品根艺以及各种工具。在客厅四周,各式各样的根艺和玉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一些玉器挂件、橄榄核项链、人物微雕头像更是引人注目。
唐新中钻研微雕4年多了。他是铜川市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开了三十年车,业余时间,他喜欢挥毫泼墨,埋头书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微雕艺术,从此沉迷其中。
“我有次在街上看到别人雕的手串,一问价钱吓了一跳,没想到这小东西这么贵,我就想着让我也回去琢磨琢磨。”唐新中从小就喜欢画画,十三岁师从于铜川画家武振社先生学习绘画艺术,上学期间热衷于设计制作宣传栏,因为有了这些美术基础,再加上网上的学习视频,唐新中就开始了自己的微雕之路。
唐新中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作品”———红木筷子,为了练习刀工他曾做了两千多双筷子,做好后他将自己的筷子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竟然有好多人求购。“我当时就想着人家能喜欢我的东西就是对我的肯定,一双筷子收个材料钱就行。”唐新中所用的木料都是上好的交趾黄檀,因为没有算好成本,最后筷子卖完了,唐新中也赔了两千多块,“做筷子虽然赔了钱,但是也锻炼了我的基本功。”
“创作一件微雕作品很不容易。”唐新中介绍说,要经过选料、打磨、抛光、浸蜡、制刀、雕刻、刻字、上色等1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中还包含若干细节,相辅相成,不能有丝毫疏忽。运刀要稳、准、狠,下刀要流畅、干脆,一笔成形。“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手抖。”最初练习的时候,唐新中的双手几乎每天都是伤痕累累,手上二十多个口子都是常事。为防止手抖,他曾反复练习,将一块厚厚的木材,刻了磨,磨了又刻。
唐新中将微雕当作自己的爱好,为了这个爱好他投入的不只是精力还有金钱。在唐新中家里,我们看到了他创作微雕作品的各种原料和工具,小小的阳台被木料、橄榄核、桃核、石头等五花八门的原材料所占满。这些工具和材料全部都是唐新中从网上购得,说起这些,他幽默地说“这都得感谢马云呢!”唐新中曾经为了购买工具材料跑遍了铜川大大小小的五金店,可就是买不到合适的,最后他学着上淘宝,终于把工具添置齐全了。
有了这“金刚钻”,唐新中这“瓷器活”日渐精进。从最初的筷子,到现在惟妙惟肖的人物雕像,唐新中的作品得到了周边亲友、同事的肯定与赞扬。唐新中最擅长的是人物写真。他以橄榄核为原料,借用熟悉的人物形象,展开自己的想象,采用纯手工微雕技艺,先后雕刻了武振社、涂红、穆双喜、姚同栓等铜川画家形象,其作品精小绝妙、传神自然,令人赞不绝口。
仔细品味唐新中的每件作品,方寸之间、惟妙惟肖,“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在他的作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前,唐新中根据材料的大小尺寸,凭借良好的美术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材施教,确定微雕的内容和形式;他先打底稿画好草图,然后雕刻、烧烤,再上蜡定型,做最后的技术处理,随后一幅幅作品脱颖而出。“雕刻过程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一气呵成,脚步声都很可能影响创作。”很多时候,唐新中会把雕刻内容提前记熟,最大程度减少出错,用他的话说,整个创作的过程“全身心投入”。
唐新中说,想练这门手艺,最先要有的是书画基础。其次是手巧,再有便是耐心,“微雕是个细致活,如果坐不住,肯定干不成。”(本报记者 张欢欢 通讯员 付金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雷)近日,印台区广阳镇开展印亭(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扶贫协作果业提质增效建设项目贫困户果业技能提升培训活动。...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