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事业,守护亲情,让梦想走得更远
李秀兰和两位母亲在一起,身后的奖状、锦旗挂满了办公室。
樱桃树、红叶李、大叶女贞等枝繁叶茂,一片绿色包裹了这座干净而明亮的院子。五颜六色的滑滑梯、色彩斑斓的卡通墙画点缀其中,温馨而可爱。孩童在老师的照看下尽情嬉戏,欢笑声填满了角落……时不时地,还会有小朋友去找他们的“园长妈妈”汇报“工作”。
这是王益区黄堡镇的一座民办幼儿园,2010年8月,园长李秀兰个人投资40多万元一手置办起来。经过几年的时间,幼儿园从最初只有8名教师、70多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有13名教师、180多名学生,还先后获得省市区多项殊荣,2017年被王益区政府评为“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可对于李秀兰来说,她除了是孩子们的“园长妈妈”,还是母亲们的好女儿、好儿媳。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幼儿园既承载了她的梦想,也满足了她照顾老人的心愿,让她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走得更远。
梦想:改变与尝试
1991年,李秀兰被分配到某服装厂工作。虽然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但她知道这行不是她想要从事的行业,一年后便辞了职。
赶巧儿,李秀兰看到矿务局机关幼儿园招聘保育员,她心想“从小就向往老师这个职业,不如去试试”。没想到,她竟顺利通过了。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挺适合这份工作。
“当年是机缘巧合进了这行,但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喜欢这份职业,所以那时就决定要干出点名堂来。”李秀兰回忆道。
要干出名堂,就得有所行动。在担任保育员期间,李秀兰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外,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充实自己。经过不懈地努力,她熟练地掌握了幼儿在每个阶段发展的规律,学会了如何积极应对幼儿敏感期。两年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被提升为保教主任。
2005年,由于工作变动,李秀兰在一所民办幼儿园里任执行园长。虽然身份变了,但是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却没有消减。她说:“早年间,我们这行准入门槛低,我有幸从事了这份职业,但不敢有一点马虎,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更是对孩子们负责任。”
2007年,李秀兰通过了高级育婴师资格认证。2009年,她又取得了园长资格证。
这行干久了,李秀兰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着“什么时候能有一个自己的幼儿园,让孩子们在那里安全、快乐地成长”。
现实:磨合与积累
2010年初,李秀兰和朋友闲聊时说到了幼儿园安全问题,都担心不已。“那时,我朋友就说‘不如你办个幼儿园吧,我相信你的能力和人品\’。”李秀兰告诉记者。
李秀兰的这位朋友是她以前一名学生的家长,后来二人成了好朋友。当时,经朋友这么一提,她心里那个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有了想法,下定决心,说干就干。在朋友的帮助下,李秀兰很快便在黄堡镇物色到一处场地。紧接着,她又忙着设计装修、添置器材、办理手续、招聘幼教等一系列“任务”。“幼儿园要办好,绝对不能凑合”,这是李秀兰对自己的要求。小到班级起什么名字,大到在操场上安装标准幼儿篮球设施,凡事她都亲力亲为。2010年8月,李秀兰的幼儿园正式成立,9月就招收学生70多人。
凭借以往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及全身心的付出,幼儿园很快便步入了正轨。
然而,意外总是不打招呼就来。2011年,李秀兰的母亲被确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身边离不开人。“我从小没了父亲,母亲一手把我拉扯大。这个时候,母亲需要我。”李秀兰说道。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母亲。权衡之下,李秀兰决定带着母亲继续前行。
人到老年,犹如孩童一般,何况是生病的老人。李秀兰每天除了忙园里的事情,还得操心母亲的一举一动,有时老人使个小性子,更是让她无可奈何。为了兼顾事业与孝道,在前几年里李秀兰放弃了一切个人时间,兢兢业业忙工作,尽心尽力照顾母亲。
时间久了,一切又重新步入了正轨。在幼儿园里,母亲和孩子们同样作息、一起互动,过得倒也舒心。李秀兰说,“母亲不记事,只有把她放在身边才安心。好在她和孩子们相处不错,而且家长们也都很支持”。
2017年,李秀兰的婆婆也被确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考虑到家庭情况,起初家人打算送老人到养老院。“那天,刚把婆婆送到养老院,她就说‘交钱不要交太多\’,当时我就哭了,我知道婆婆不想离开家。当天晚上,我就跟丈夫说‘妈不送了,我来照顾\’。”李秀兰回忆说。
后来,李秀兰每天带着两位母亲一起上下班,如同照顾孩子一般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
收获:事业与亲情
“对我而言,照顾老人不是最难的,最难是在2013年的时候。那时,黄堡镇开了3家公办幼儿园,我们生源流失严重。为此,我赶忙利用暑期去北京‘充电\’,也经常组织老师们外出培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终于,很多学生又转了回来,而且还带来了新的生源。目前,我们园的师资队伍和生源比较稳定,发展也越来越好,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李秀兰讲道。
对于54岁的李秀兰来说,如今不仅算得上事业有成,更守护住了家人与亲情。
婆婆今年95岁高龄,母亲今年90岁高龄,老人们虽然忘记了许多事情,甚至经常不记得李秀兰是谁,但是在她们脸上总看得见笑容。就算是老人闹脾气,李秀兰也有办法很快哄好。她说,每天忙忙碌碌,但看到老人们在那儿就觉得踏实。(本报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王欣婷)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在新区鸿基路的市人民医院南院路段看到,沿途商店餐饮店很多,许多司机直接把车停在人行道上,有的还占用了盲道。一位...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