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付亚琴 用爱撑起一个家
本报记者 霍海澎 见习记者 刘居星 通讯员 马辽辽
“没有啥,都是些小事。”7月5日下午,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周家村,56岁的付亚琴笑着说。她是在前一天才得知自己入选“中国好人榜”的。
伺候耳聋公公15年,照顾瘫痪丈夫10余载,还要养育一双儿女……和同龄人相比,付亚琴的生活有太多的磨难和苦楚。但这个不服输的农村妇女,用执着坚守与辛勤付出,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要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一个人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难的是在没钱的日子里能咬紧牙关、不离不弃,难的是几辈人之间的心无芥蒂和相濡以沫。”这是付亚琴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的一段介绍词,也是她努力将苦日子过成好日子的真实写照。
付亚琴是黄堡镇南村人,1985年经人介绍与刘育民结婚。打过门起,付亚琴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媳妇。
结婚后没多久,在付亚琴的提议下,夫妻俩就从结婚的窑洞中搬出来,借住在别人家的两孔旧窑洞中。“我们结婚后,我丈夫还有个弟弟没有结婚,我们不搬出来,他弟弟就不好娶媳妇。”付亚琴说。
这是她结婚后做的第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第二件事,是付亚琴主动照顾年迈的公公。1990年付亚琴的婆婆去世,兄弟分家,付亚琴和丈夫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直至2005年老人去世。
付亚琴的公公是退伍军人,曾在战场上受过伤,双耳失聪,与人交流很不方便。但付亚琴从来没有嫌弃过老人,还摸索着“自创”了一套手势,配合着嘴形和老人进行交流,老人想啥、要啥,付亚琴基本上都能知道。
付亚琴的公公常年病痛缠身,容易大小便失禁。时间长了,付亚琴就养成个习惯,随身准备一把小刀,随时给老人把裤子换下来,用小刀刮干净再刷洗。冬天,她一边做饭,一边把棉裤架起来烤干,让公公穿得干净舒适。公公生前在村里逢人便夸:“我老二媳妇最好,比我亲闺女还亲。”
不光自己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付亚琴还时常教导孩子要孝老爱亲。她的儿子和女儿特别乖巧懂事,从小就帮着母亲伺候爷爷和瘫痪在床的父亲。他俩念完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每次回家,都不忘给家人带点东西。
心中有爱生活就有希望
2004年,付亚琴的丈夫刘育民在煤矿下井时,意外受伤导致下肢瘫痪。经多方治疗,没有明显效果。那段时间里,付亚琴的一头黑发很快就变白了。
但付亚琴没有被击垮,她擦干眼泪,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个家的全部重担。
丈夫出院后,她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料。丈夫常年卧床、大小便失禁,她每天都要给丈夫翻身、按摩、擦洗。
2008年,由于长期卧床,丈夫身体的局部软组织坏死,需要每天换药治疗。为了减轻负担,付亚琴每天两次给丈夫消毒、擦药,使病情没有继续恶化。
为了方便照料丈夫,付亚琴还学会了换尿管,这是她厚着脸皮学来的。“医护人员给我丈夫换尿管的时候,我就赖在病房看人家怎么换,自己学会了就不用麻烦别人了。”付亚琴说。
在生活中,村里人很少看到付亚琴哭鼻子。相反,人们时常看到她脸上挂着笑容。她说,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有自己坚强,日子才能过得有希望。
有一次,付亚琴锄地回来,看见丈夫从炕上摔下来,用开关电视的棍子挑出常用的药包,正在乱翻。丈夫见她回来痛苦地说:“我想死都死不了,活着有啥用!你让我死,死了你就不用这么苦了……”她一把抱住丈夫说:“不要胡说,你死了我也不活了,你看谁管咱一儿一女呀……”夫妻俩抱头痛哭。
痛哭过后,付亚琴照顾丈夫更贴心了。天气好的时候她就用轮椅推着丈夫在村子里转,农忙时就把丈夫推在自己身边,一边干活一边陪丈夫说话。家里再忙,丈夫的饮食从不含糊,包子、花卷、菜馍、饺子,她不断换着花样给丈夫做。
今年5月,丈夫去世后,丈夫的表弟在葬礼上给付亚琴披了红。披红是渭北农村给孝顺媳妇的最高荣誉。村里人都说,付亚琴绝对配得上这个荣誉!
人要自强自立才能获得幸福
“人家能把日子过好,咱也能过好。”付亚琴的骨子里有一种倔强。
她家的5亩地,从来没有撂荒过。平时村里有零活,她都去干。她还常给别人家的苹果树套袋、去袋,一年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不挣钱咋生活呀?”付亚琴说。
付亚琴满头的白发里,饱含着日夜操劳的辛酸和付出。家里房子刚盖好那段时间,为了还钱,她每天四时半就起床到一家养鸡场打工。盖房欠的1万多元贷款,是她通过打零工,每次还五六百元还完的。
生活中有再多的苦难也压不垮付亚琴。相反,她还多了些乐观和自信。会理发的她经常给村里的老人理发,只要有老人来找她,她就放下手里的活计,给他们理发。
“我经常给我的儿女说,做人得有责任,自己再苦再累,只要自强自立,就能获得幸福。”付亚琴说。
新闻推荐
省政府督查组来铜督查国务院重点督查事项落实情况 周和斌带队 严维佳出席汇报会
本报讯(记者赵盼)7月18日,省政府督查专员周和斌带领省政府督查组一行来铜川市督查国务院重点督查事项落实情况。市委常委、...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