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里不再书声琅琅 ——一个农村小学的现状与困惑

铜川日报 2018-03-06 08:25 大字

老师在为六年级唯一一名学生授课

当新区的一些学校还在为缩小班额而头疼时,在新区咸丰路街道办事处平新明德小学,这里全部班级都是小班教学,最小的开课班级只有1名学生。据了解,教师老龄化、专职教师缺乏、学生外流……这里成了一些农村小学惨淡现状的缩影。

平新明德小学距新区中心7公里,占地面积15亩,该校主要服务于平新和平老2个村的入学适龄儿童。现有在编教师10人,由于借调、请产假等原因,1-6年级实际代课教师8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4人,外加2名临聘教师负责学前班教学。学校曾先后被评为铜川市教育系统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先进单位……可即便如此,也躲不过生源逐年减少的现实。

近年来,由于地理环境、家长意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平新明德小学的在校学生逐年减少。上学期末,学前班有学生28名,全校1-6年级学籍在册学生12人,可到了2018年春季开学,又有3名学生转走,现在1-6年级实际上课学生只有9人。其中,学生最少的五年级0人,六年级也只剩1人。

“每送走一级学生心里都要难过好久,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培育他们,没想到孩子们招呼也不打就转校离开了。”2017年,老师吴秋宁得知她所带的五年级有数名学生转走的消息,无奈地在朋友圈说道。“特别希望能够留住孩子们,但是家长和学生毕竟有他们的考虑,我们也要表示理解。”

每当提起孩子们转学的事情,老师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虽然大多数家长都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肯定,但也不乏一些刺耳的议论。“你看,这学校把学生都教光了,还不是老师教得不好”“8个老师就教着这点点娃,还有啥工作量可言……”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有的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生病了不敢请假,怀孕快生了还挺着大肚子继续坚持;老教师冒着大雪摔着跟头,步行2个多小时走到学校,脚腕肿得老高……而这些,也许家长们并不记得”,校长杨梅倍感心酸地说道。

冯姣姣是平新明德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她通过招教考试来到这任教。在学校,除了担任班主任、少队工作外,她身兼数职,还要完成语文、英语、美术、思品、社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一点也不轻松,每周上课20多节。

难得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在不断流失,而过去学校那种红红火火的场面一去不返,孩子们上课时踊跃的举手和回答如今也只成为一种记忆。由于学生太少,记者采访时,老师上课时的声音不断从门缝中传出,在楼道中形成了空旷的回音。不过,对于冯姣姣和老师们来说,即便是再少的学生,家长把他们托付给学校,作为老师都有责任教好他们。“虽然学生人数少,但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们所有的老师一点都不马虎,只要教室里还有1个学生,我们就要站在讲堂上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家长对孩子所受的教育要求也相应提高,学生进城上学就成了一种风气。而孩子是否进城读书,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家庭在村里的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的标准,刺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城。还有很多农村家长盲目攀比、跟风,觉得别人家娃上城里念书了,自家娃也要进城,往往一个学生转走了,连带着几个学生也跟着转走,很多时候,家长不会去理会孩子是否真的能适应城市学校的教学环境。加上我们确实缺乏体音美专职教师,存在教师结构老龄化等现实情况,再加上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不少进城务工的家长宁可每年多花几千元也要让孩子在城里的学校就读,最终留下的,无外乎经济实在贫困及因其他特殊原因而走不出去的学生。校长杨梅对记者描述着目前的尴尬处境。“把孩子转走的家长曾当着我的面说‘我娃在××小学的操场上打个滚,起来身上都是干净的\’”,对此她显得颇为无奈。

为了能够缓解生源流失的现状,平新明德小学也做了不少工作,包括从物质上为学生减轻负担,免除校服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可口的营养早餐,开设学前教育,培养部分生源,不断完善学校软硬件,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等。可这些“无用功”却并没有缓解眼前的尴尬,学校的发展依然陷入了“恶性循环”。学生越少,家长就越没信心,继而造成更多的生源流失。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咱农村学校教学环境比以前好了不少,可一个老师带上几门课,咋能有人家专职老师教得好,再加上娃娃们太少了,少了学习气氛,老师教的也没劲,这跟城里就没法比么!

“有些东西是我们无力去改变的,委屈就咽在肚子里,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良心就行。可喜的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已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春天,那将是我们这些农村教育的守望者和农村学子们最大的期盼。”刘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也是明德小学三年级班主任,满怀希望地说道。(本报记者 刘西艳 袁欣 朱敏)

新闻推荐

在陕全国人大代表昨日抵京 有代表建议修改《收养法》取消“收养家庭无子女”限制

昨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乘坐高铁G26次列车抵达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他们都已精心准备好建议和议案。在列车上,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代表,看看他们都关注哪些问题。“铜川好人”郭晓燕:将定期回家...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