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民新村迎新年

铜川日报 2018-02-11 12:40 大字

2月8日,印台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印台街道办桥子村的武战强夫妇忙着打扫卫生,准备在新家过新年。

2月8日,行走在印台区印台街道办桥子村,望着满眼的沟沟梁梁,让人不由想起了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圪梁梁》,那简直描绘的就是桥子村的地形地貌。

一道道沟来一道道梁,桥子村的四个村民小组,就分布在这七条沟里和八道梁上。

“七沟八梁,沟深梁小,土地贫瘠,导致桥子村163户中就有60户贫困户,他们都住在沟里。这两年通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政策,他们全部迁到了公路边的山梁上,住进了移民新村。”印台区移民办主任路俊杰介绍道。

说话间,我们就走进了桥子村二组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点。

这是一排整齐的新建平房,巷道是水泥面的,家家门楼高大气派,大红铁门一开,拖拉机都能开进去。

“农村讲究门楼子高,娶媳妇娘家人先看门楼子。这两年许多搬迁户一住进新房,不久就把媳妇娶回家了,把老人睡不着的问题解决了。”路俊杰说。

我们随机走进一户。

户主武战强和妻子正在进行大扫除,洗沙发套子、擦门窗,贴年画,干干净净迎新年。

“去年八九月里搬进新房的,墙白白的,不用刷,就把门窗拾掇干净,两个女子在外头打工,过几天就回家过年啦。”武战强的妻子笑成了一朵花。

武战强今年53岁,在沟里的土坯房里住了53年。如今没花一分钱,住进了山梁上95平方米、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他总觉得像做梦一样。

“我没啥手艺,家里两个女子,没有硬劳力,要不是国家这移民搬迁政策,我两口会老死在沟里的。”吴战强感慨地说。

武战强给我们算了笔账:他家4口人,按国家移民搬迁政策,每人享受1.5万元建房补助,1万元宅基地腾退补助,总计10万元,这样建房、装修的钱都够了。由于自己施工,一切都抠得紧,还结余了几千元。

住上新房了,武战强走路腰杆挺直了,脱贫也有心劲了。

“以前住沟里弄啥都不方便,跑到公路边得半个多小时。下雨下雪时上不得上、下不得下,把人都困死了。有一年大女子过年回来,正碰上下大雪,娃走到村口了回不了家。现在就住在公路边,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就到城里了。我自搬上来后,就一直在城边建筑队干小工。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我不怕吃苦。”武战强说。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武战强还享受了低收入产业资金补贴;加入了街道办的森海果业合作社,每年领取1000元分红;加入了村里的椒香合作社,成为了一名椒农。

这一切再加上他和两个女儿打工的收入,2017年武战强家已经脱贫。但根据政策,还要再巩固3年,直到2020年稳定脱贫。

“你这年龄,可以通过金融扶贫政策贷款5万元。咱这儿沟深草美,养上一群羊或者牛,在家里就把钱挣了,打工也不是长法。你要有决心干,手续不泼烦,很快就能办好。”印台街道办副主任袁明说。他今天到村上来,就是帮贫困户选脱贫产业的。

武战强说,这事让他和妻子好好合计合计,能行的话,过了年就贷款。大半辈子都窝窝囊囊地过了,50多岁了也拼他一把。

武战强是印台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的缩影。

2016年至2017年,印台区共完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584户1611人,搬迁点集中安置率为90.35%,进城入镇安置率为75%,所有搬迁户均参加了合作社入股分红;其中178人在安置点周边实现了就近就业,548人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就业,47户通过发展致富产业,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本报记者 王毅 高彧 刘冰剑)

新闻推荐

省总工会一行来铜看望困难企业困难劳模困难职工 张仲茜李秀华慰问 张耀民陪同

本报讯(记者李由张芳)2月6日,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茜,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李秀华一行来铜川市看望慰问困难企业、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为他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市人大...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