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环保——让铜川成为幸福之城

西北信息报 2018-01-09 12:0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赵雪 通讯员 高峨皇)近日,从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传来喜讯,铜川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西部首个上榜的地级市。

铜川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从居住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来。

铜川因煤而兴,曾经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和水泥生产基地。煤炭和水泥为城市发展带来不竭动力的同时,也将煤烟、粉尘污染带给了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因为污染严重,上世纪九十年代铜川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昔日的铜川,天是灰的,地是黑的,“上街打着伞,吃饭捂着碗”曾是这里老百姓居住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铜川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面貌,从2004年开始,铜川率先拿支柱产业开刀,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锻烧、分散研磨,先后实施了“川口突破”“国道攻坚”和“药王山围歼”系列治污攻坚工程,关闭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57条,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治理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

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创造出“七节一减”的“声威模式”,引领建设了一批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年粉(烟)尘排放量从13万吨下降到6万吨。实现了产能提升、污染下降的目标。

从2013年起,铜川确定该市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让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惠及子孙。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在陕西省内率先完成两台机组脱硫增容、低氮燃烧、烟气脱硝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每年削减氮氧化物4600多吨,相当于关闭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2015年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内燃煤锅炉拆改任务,2016年实现城市建成区内燃煤锅炉“清零”目标,2017年城市建成区外燃煤锅炉拆改达到全覆盖,累计拆除燃煤锅炉813台,基本实现了煤城不烧煤、产煤不用煤。大力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热及清洁能源应用,城市气化率达到75%,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5万平方米。

在告别“心肺之患”的同时,铜川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00天以上。在2017年公布的《2015-2016年度陕西省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中,铜川位列陕西省第三,过去“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新闻推荐

市环保局举行主题演讲比赛

本报讯(记者张芳)为了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党建活力,深入推进“矢志倾力治污染,攻坚路上党旗红”系列活动向纵深发展,1月5日,市环保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决...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