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破茧化蝶的逆变之路——铜川矿业东坡矿分流安置工作侧记

陕西工人报 2017-12-05 09:43 大字

在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大背景下,铜川东坡煤矿2000多名职工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选择:矿井关闭,另谋出路。矿领导一班人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始终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结合个人实际,强化队伍建设,大胆提出分流安置工作三步走方案,使分流的1700多名职工,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关闭破茧之路的历史规律

东坡煤矿建于70年代初,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后经几次改扩建年产达105万吨。在这40多年中,该矿为国家建设和百姓生活输送了2900余万吨煤炭。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系统文明煤矿、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

曾有着辉煌历史的东坡煤矿,在短短半年多时间,把原有2076名职工分流,现本部仅剩下161人。分流安置职工对矿上安置普遍感到满意,这得益于矿领导的周密安排、提前部署及早着手。

2016年,在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政策和铜川矿业公司“创新驱动,走出去发展”的战略形势下,东坡矿领导清醒意识到,资源枯竭型矿井关闭和大量职工走出去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铜川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蓬提出:要给走出去人员厚爱和温暖,全力解决他们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东坡矿领导告诉笔者,谁先认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与先机。该矿在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中提出:边生产、边回撤、边分流的三步走方针,年初就开始着手大批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

如何在这种大踏步前进的历史进程中把分流安置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把震荡和负效应减到最低,这是该矿领导班子认真思考的问题。他们按照公司要求,认真分析人员安置分流中的得与失:以往安置是先关井,后安置,矿井关闭对职工思想冲击有一个不理解到适应的过程,容易形成扎堆观望、随波逐流、去留两难的矛盾心理,让人员分流变得被动和困难。一些职工分流后,与原有岗位脱节,适应性差和思想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工单位安全隐患。而提前分流安置工作三步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集中利用,有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为消化富余劳动力和促进职工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分流化蝶之路的涅槃重生

一种好的设想要变成现实,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人员分流安置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利益,在原则允许范围内,最大可能考虑职工利益,只有得到他们支持配合,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和职工利益的双赢。该矿严格遵循陕煤集团和矿业公司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办法,从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方面反复讨论,认真测算,确定了“先局内,后局外,由近及远”的分流安置战略。并结合实际出台了三种安置方式:采取按成建制转移和同工种安置相结合、劳务输出和局内输送相结合、小批次分流和零散调动相结合的三种方式,进行分流安置。同时,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和自谋出路,符合条件的职工可办理内退或内部待岗。在前两种安置方式中,他们将以精英骨干组建的队伍先行试点,先走一步,把东坡的企业文化品牌带出去,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为后分流者蹚出条路子。

去年,当陕煤集团和矿业公司确定了矿井关闭方案后,该矿就围绕“创新驱动,走出去发展”开展讨论,结合煤矿工人地处偏远山区、想走又怕走的矛盾心理,所有矿级领导和区队的科室负责人,利用一切时间到区队、班组、家庭开展宣传工作和政策解读,使职工了解安置分流方案,自己去算账对比。同时,对所有在岗职工进行统计,下发调查问卷,摸底调研第一手资料,让职工分流去向和想法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方案周密,宣传到位,职工的利益被充分考虑,所有在岗职工都选择了符合自身利益的工作岗位。

实践证明,这三种安置方案效果是显著的。第一种方案让首批97名职工走进了美鑫电厂,后续的24名职工也正式调入美鑫碳素厂;第二种方案,原来掘进的219名工人进入下石节矿,192名工人进入玉华矿;第三种方案,23名职工调入玉华矿机修厂,88名职工调入洗煤厂,25人调入陈家山矿,43人调入崔家沟矿,19人调入煤机厂……目前,该矿已先后成立了美鑫电厂转运队、美鑫阳极分公司、神南产业保安、柠条塔煤矿保安4个项目部,一大批职工重新走上了新的岗位。

改变分流形势的逆变之路

回顾这次分流安置,归结于该矿职工素质提升和品牌效应的双层作用。原掘三队队长李席鹏至今仍记得矿领导在送行时说的话:“一定要把东坡矿“安全好、质量好、行为规范好”的三好品牌叫响打亮,为东坡矿后续分流安置打出品牌,铺平道路。”作为首批91名走出去的队伍,掘三队以其过硬的素质和优良的工程质量,受到了公司领导和分流接收单位的赞扬和肯定。

该矿把外出职工素质提升作为打响品牌的抓手,把转变自身提升业务素质,作为第一必修课,每次分流前,都组织转岗人员培训:将采煤和掘进所有工种交叉轮训一遍,使分流职工能够全面掌握各岗位工作技能,避免采煤不会掘进、掘进不会采煤的状况。引导职工就业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转变,打破一岗定终身、一职定终身的陈旧思想,增强职工的择业主体意识。设立驻外项目部,作为连接职工与业主单位的枢纽和桥梁。项目部在管理上保持了原区队建制,既增强了本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利于和业主单位协调沟通。

为了能让驻外职工快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中,每次分流前,矿上主要领导都提前到新单位了解生产生活环境,协调沟通解决职工吃、住、行;分流中,他们亲自带队,把外出职工送到新单位,协调统一配备饭卡、集中住宿,保证新的宿舍区内,水、电、气、被褥等一次到位;职工分流走后,还定期看望、慰问这些外出职工,关心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席选民 刘伟)

新闻推荐

全市首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印台区成立

本报讯(记者董唯韦)近日,铜川市首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印台区红土镇孙家贬村成立,现场为18名股民代表颁发了股权证。这标志着孙家贬成为铜川市第一个顺利完成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村庄,为全市农...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