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风雨兼程,撑起聋儿希望的一片天
梁炜给孩子们上课
如果说,聋哑孩子是折翼的天使,那么特教老师则是关爱、拯救天使的善行人。在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有一位从事特教事业17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梁妈妈”,在聋哑孩子无声的世界里,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就是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市劳模梁炜。
兢兢业业的“梁妈妈”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萱萱,仔细听老师怎么说的,再说一遍。”
“老师好。”
推门一看,七八个孩子整齐地坐在小凳上,看着多媒体上的图片,跟着老师学习发音,偶尔间能听到人群里冒出并不和谐的音调,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直到孩子们都能准确地说出词语的发音。课间,孩子们在教室外嬉笑玩耍,脸上透出天真烂漫的笑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梁妈妈”的梁炜站在一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
2001年,梁炜还是一个23岁的姑娘,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因为父母在民政局工作的原因,她从小就打心底里和聋哑儿比较亲近,毕业两年后便选择成为一名听力康复训练特教老师。“他们只是听不见而已,我只要看到孩子的眼睛,我就觉得我有责任帮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如今40岁的梁炜,早已从当年的小姑娘成为人妻人母,风风雨雨17年,换了容颜却始终不变心中对聋哑孩子的爱和对特教事业的爱。
从2003年开始,梁炜和同事奔忙在铜川各个区县、乡镇和村落,挨家挨户摸底寻找聋哑儿,劝说家长把孩子送到聋儿康复中心接受专业的训练。路程远,摸排难,有时夜晚也赶不回家,梁炜和同事就借住在村民家,第二天继续忙活,摸排完全市的聋儿情况花费了几乎半年时间。经过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的奔波,2003年3月份聋儿康复中心接收了第一批12个聋儿进行集中训练,这让梁炜的心里充满欣慰。
由于孩子们离家远,家长不便每日接送,起初,聋儿康复中心实行住宿制,孩子们大都是3岁到6岁的小孩,家长每月接送一次。梁炜和她的同事既当老师又当妈,除了给孩子们做专业训练,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和生活起居,“给孩子洗衣服,整理床铺都是我们自己干,晚上也值班住在单位照看孩子,我老公说我住在单位的时间比住在家的时间还多。”说这话时,她打趣地笑了。
永不放弃,让铁树开了花
2003年,聋儿康复中心开始正式运营,非专业、没教材、没经验……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都是聋儿训练中的难题,梁炜和同事主动前往陕西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培训和学习,将学来的理念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尝试和实践,然后总结出一套适用于3-6岁聋儿康复训练的教程和训练方法并编撰成教材。
特教是一个苦差事,正常孩子需要教一遍就能学会的东西,聋哑儿往往需要重复好多遍,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字母或者生字,或者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句问候语,梁炜常常需要给她的学生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因此,她需要比常人有更多的耐心,示范、纠正、重新示范、再纠正,梁炜每天不断地给孩子重复着,就为了孩子们能够及早学会说话,能够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她心里也高兴。
因为训练的时间长,强度大,梁炜经常嗓子嘶哑、咽喉肿痛,“自己心里总觉得他们听不见就得喊着说,所以每次说话声音也很大。”每当拉起孩子柔软的小手,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她的眼里就淌出了泪水,也就忘却了自己的辛苦。
2004年,王益区一个名叫卢菲的极重度听力障碍小女孩被送到聋儿康复中心,梁炜每天都教她发音,眼看已经一年了,看口型、摸声带这些方法都试过了,但孩子还是不说话,这可让一向非常有耐心的梁炜着了急。“先不说她说得好不好,聋儿训练的第一步是必须敢发音,哪怕是‘啊啊啊\’的大声喊叫。”梁炜为了让孩子敢喊出声音,她想尽一切办法,她让孩子单独在教室,自己站在门外,如果孩子想出来必须发出声音叫老师,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终于,在卢菲一人在教室三十分钟时,因为害怕她喊出“啊”的一声,门口的梁炜瞬间冲进教室,热泪盈眶地抱着卢菲,激动地说:“你会说话了,你会说话了。”事后,梁炜在楼道里不停地给同事说:“她会说话了,卢菲开口说话了。”下午放学时,卢菲的妈妈来接她放学回家,她出奇地叫了一声“妈妈”,面前的妈妈先是惊讶地愣住了,随后,抱着孩子哭了。
撑起铜川聋儿康复训练的一片天
马卡连柯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他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梁炜就是用爱和努力不断地为聋哑儿创造奇迹。
聋儿康复中心设备落后,工作仅限于集中收训聋儿进行康复训练。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聋儿,梁炜奔前忙后,积极争取,经过不懈努力,共争取到各类资金141.5万元,先后购置助听器验配系统、声场测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构音训练设备、客观听力检测系统,建成标准化隔音室、亲子教室、个别化训练室、听力检测室、240平方米的室外塑胶活动场地。同时,康复服务对象由原来的7岁以下拓展到全年龄段;服务范围由原来的聋儿普查摸底、集中训练扩展到听障患者听力检测、听力诊断、言语矫治、耳模制作、康复评估、听障儿童学前教育、个别化康复训练、社区指导聋儿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目前,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已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一批“全国助听器定点机构”“全国人工耳蜗术后定点康复机构”“全国助听器验配定点机构”。
除此之外,梁炜还注重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她前往北京参加首届国际听力论坛暨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大会,与知识渊博的大咖和实战经验丰富的特教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她的论文《论看话的重要性》被中英文双版刊登在《中国听力论坛论文汇编》。
聋儿康复工作专业要求高,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也比较高。任职以后,梁炜积极筹措资金,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目前,中心有2人获得国家中文听觉口语法康复教师资格(AVT)证书、4人获得全国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资格证书,7人获得全国听障儿童康复专业技术证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多年来,在梁炜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82名聋儿分别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项目,为220名成人配发了助听器。康复训练聋儿125名,62名聋儿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本报记者 吴洋凯 张梦焕)
新闻推荐
让中医事业从这里发扬光大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马淑然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名普通的教授,一位中医基础理论教授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能在药王孙思邈的家乡——美丽的铜川建立一个工作站,发挥我的专长为铜川人民奉献一份光和热,不仅是我的荣幸,也是对我的...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