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创医养结合新模式 让夕阳在温暖中绽放

铜川日报 2017-09-26 08:22 大字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持续提供服务。这一模式首次见诸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铜川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86%,高出国家和陕西省老龄化水平。铜川市投资3086.19万元,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21个,在建13个,覆盖率达46.57%,已投入运营10个。投资4257万元,建成农村幸福院188个,已运营122个,其余66个即将投入运营。累计建成养老床位369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率达到27.39‰。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目前,主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是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金华老年公寓,是铜川首家将社区医疗与老年人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托老机构,设置床位216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强化基础工作 营造“医养结合”服务氛围

发挥社区服务中心职能,做好65岁以上老人健康摸排工作,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居家“高龄、孤寡、空巢、残疾、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上门保健和医诊健康服务,明确上门服务要求和联系方式,做好慢病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创造条件。

积极加大“医养结合”正面宣传力度,让全院职工和广大老年朋友知晓“医养结合”对于保障老年人生活与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市委市政府推进老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门厅、报刊、网络及通讯平台宣传具体服务措施和健康服务知识。

积极争取和落实相关政策,特别是在市卫计局、民政局、财政局、医保中心、市残联和红十字会及省市兄弟医院等部门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充分利用政策、管理、医疗和人才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健康环境。

完善运行机制 保障“医养结合”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养老和医疗管理核心制度,与服务老人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书》,健全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养老日查房和医疗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实行养老与医疗双向转诊制度,让老人足不出楼实现养老、康复、医疗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

开通老年人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当养老老人病情变化发生突发急症或重症后,须在3-5分钟内迅速转入重症监护室或直接在原床位实施急救措施,积极采取院内会诊或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会诊,必要时转入三级市级综合性医院,且在挂号、就诊、检查、会诊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最便捷的绿色急救通道。

普通慢性病老人病情变化后,主治医师须30分钟内查看病情,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病情明确后办理住院手续转入普通病室由住院病区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进一步诊治,待治疗康复周期结束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养老护理服务区。实现急救、康复、养老运行无缝对接。

配置合理资源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科学规划康复护理部就诊布局。一、二、三楼层为养老服务区,设置床位100张,其中豪华间40张,标准间60张,四层为住院医疗康复区,设置床位50张,其中重症监护室2间。

加大人才资源配置。养老服务区配备护理人员2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疗区配备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康复治疗师2名,护理人员10名。必要时调动院内和市内相关专业人才资源共享。

加大基础设施和医疗康复设备投入。养老服务区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营养食堂,配备锻炼器材、快速血糖检测仪及小型康复设备;住院医疗病区设置独立护士和医生工作站,配置心肺功能康复仪和心电监护、便携式彩超等医疗等设备。对病情复杂的老人,派医院救护车医务人员全程陪护到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市中医医院进行磁共振、CT等检查,实行资源共享。

加大学科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依法执业,积极开展老年康复、心血管、消化内科及内分泌等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利用陕西中医学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见习、实习教学及民政、再就业等部门培训平台,不断提升和壮大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康复养生成为医养结合新亮点

铜川市依托孙思邈药王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借助政策优势,结合实际通过建立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康复诊疗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医院康复护理部中医药预防保健和诊疗康复区域设置,整合孙思邈中医堂、中西医门诊室、理疗康复室、健康教育管理室、老年病区、重症监护室、康复综合治疗室、老年娱乐活动室、图书室及营养食堂等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健全完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和康复诊疗方案,积极开通中西医结合诊疗救治绿色通道,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水平,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中医药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使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有效降低老年人、急慢性病人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着力提升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康复诊疗中心24小时开放,为各类患者和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为了加强“医养结合”中医药康复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康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院充分利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特色预防保健工作。针对入住老人身体特点,分6个时段由中医专家深入病房进行医疗查房,规范医疗、护理长期及临时医嘱,进行中医调理、药膳、膏方进补,每人送一杯配方颗粒药饮;对老人进行运动调摄,保健养生,指导老人做保健操、养生操、打太极拳、太极剑等,以提高老人体质;对部分特殊病种老人配置养生餐进行食疗;对老人康复理疗,做空气波、LDP磁疗灯、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敷贴、耳针、穴位注射、艾灸等治疗;给老人采取不同病种针对性中药足浴治疗,对特殊人群配置中药枕、熏蒸、暖肚脐治疗,同时开展24小时优质护理服务,并每周定期开展中医药保健知识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和服务效果。逐步探索适合医养结合的中医药诊疗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使老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治疗、护理服务,不断提升老人生活及康复质量,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让夕阳在温暖中绽放。

(作者系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 刘峰)

新闻推荐

十九大基层代表风采录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记铜川市王益区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

本报记者栗波通讯员王晶“李书记,住到咱社区真好。”“李书记,我想找个事干,不知道哪儿要人?”……社区群众念叨的“李书记”,就是铜川市王益区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李秋莲说,我每天的工作虽繁杂...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