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构筑科技“四梁八柱” 助推铜川产业转型升级 ——铜川市科技创新考察组赴江苏省考察科技创新工作调查报告

铜川日报 2017-09-25 12:40 大字

铜川市科技创新考察组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考察

为了借鉴江苏科技创新先进经验,加快构筑铜川科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平台载体、技术研发、高企培育等“四梁八柱”,加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助推铜川产业转型升级,8月28日至9月1日市政府组成科技创新考察组前往江苏考察科技创新工作。考察组先后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庄软件园(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常州科教城(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武进高新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南通市海安高新区高科技创业园(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楹集团、铁锚玻璃、江苏兴华新材料研究院、SIMON电气、机器人产业基地)、淮安市盱眙县(中国凹土科技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机制政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深切感受到江苏各市县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理念新、政策优、机制活、投资大、亮点多、成效好,其发展经验和模式,对铜川科技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程度高。所考察各市县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认识上,能够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主动力,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来抓。二是工作推动上,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均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在人力、财力实行“直通车”供给,全力予以支持。三是工作落实上,将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了全民关注重视科技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平台建设力度大。在平台建设上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投入大。2016年海安县科研投入3.6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19.34亿元,县财政设立6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时尚锦纶、机器人产业发展,大量资金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重视平台建设。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人才、技术、资金聚集,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常州科教城以“应用开发与技术集成”为基点,以“聚集资源、聚合力量、聚焦产业、聚成品牌”为路径,形成“一核两区多园”(一核指常州科教城、两区指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多园指18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区域创新布局,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三是政策优。围绕科技平台建设,在场地、资金、服务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的政策多而优厚,吸引众多科研机构落户。

(三)人才引进聚集多。在人才引进上的特点:一是重视高端人才引进。江苏各市县将“招商引资”变为“招才引智”,把主要精力放在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如武进高新区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武进国家高新区“金梧桐”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对入区博士研究生在生活、购房方面均有很大的资金补助,保证高端人才能留下来、留得住。二是重视现有人员培训与激励。考察各市县均能列支专项资金,聘请教授、专家对现有科技工作者进行培训,现有人才成功申报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的,奖励50万元。一系列奖励的兑现,吸引大批博士向科研机构与科技型企业聚集。

(四)产学研合作效果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考察各市县普遍认为,构建政产学研联盟是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注重与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海安县,按照“政校共建产业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亿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规模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思路,加快产学研合作,全县现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家,居南通市第一。

二、考察启示与建议

通过本次考察深切地认识到: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前提,突出特色、建好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基础薄弱、发展环境尚需提升。为此,铜川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通盘统筹考虑,围绕经济转型布局,加快构筑铜川科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平台载体、技术研发、高企培育等“四梁八柱”,夯实科技发展基础,加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助推铜川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合作交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将科技创新摆在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半年研究1次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每年定期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科技成果展示及科技讲座等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关心关注、积极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政策设计,优化创新环境。一是积极执行现有政府扶持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对市政府支持的陶瓷产业、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优惠政策进行梳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优惠政策的体系化。二是根据上级科技创新政策的调整变化和铜川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铜川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制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积极围绕高企培育、技术引进、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激励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市级科技、财政、国税、地税、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加快政策落实到位。对涉及多部门、综合性的政策,加强协调,全力推动各项政策的全面实施,确保科技创新政策与环境持续优化。

(三)加快平台建设,统筹创新资源。一是提升产业承载平台。发挥铜川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坡头工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黄堡工业园区在转型升级中的核心阵地作用,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企业,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带资金、带项目、带人才创新创业,加快新兴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整合。二是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由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综合服务中心、若干个高校(铜川)专业研究所、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若干个科技创业公司组成的,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资源统筹、人才培养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平台,加快科技资源与其它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融合,加快科技资源的汇聚、共享和利用,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依据铜川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铜川研发中心、国家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铝制品质检中心,加快产品技术研发和集成,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企业竞争力,助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四是积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根据实际制定《铜川市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方案》、《铜川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实施办法》,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引导银行、保险、担保等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四)推进产学研用,加快协同创新。一是加快专业研究所建设。围绕铜川产业发展和转型需求,在场地、项目、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和“专人负责、逐个落实”的要求,加快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铜川研究所落地,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中医药等高科技的研发,为铜川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支持建设研发机构,扶持建设铭帝铝业、兴盛德药业、东风车桥“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单体研究与转化工程中心,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点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汽铝深加工等铜川市特色产业领域,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建设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议设立1亿元的铜川市科技成果引导基金,围绕铜川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对具有增长潜力、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战略规划、财务顾问等增值服务,帮助被投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五)重视高企培育,加快产业转型。一是制定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重点从高企认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研发机构设立、创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设立产业技术联盟、开展产学合作等方面予以鼓励,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高企认定,确保高企数量持续增长。二是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实现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助力初创企业成长;加快高企布局,共建线粒体营养素制造公司、微小卫星制造公司、碳陶刹车盘产业化公司等高科技企业。三是搭桥引线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按照“攀高亲、拓视野、育后劲、壮龙头、补链条、树形象”的思路,对能源建材、装备制造、中医药等产业落实责任部门,实行分类培育,重点发展具有生产、研发、检测、贸易、投资、孵化、培育等功能综合平台,逐步形成以专业化生产、技术创新引领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

(六)加快人才引进,提供创新支撑。一是充分利用省市人才政策,制定适合省级高新区发展配套政策和高新人才聚集计划,出台高端人才落户奖励政策,在高端人才落户、生活补贴、购买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对铜川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高端人才,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重点支持。二是成立“铜川科技创新顾问团”,聚集国内外人才和科技资源,构建高层次的咨询机构,建立铜川科技资源网络,构建铜川产业与国内外前沿科技项目的对接渠道、科研机构与发达地区重点科研机构的联系对接渠道,以及引进高端创业、创新科技人才的对接渠道等“三个渠道”。三是大科技招商力度,以南京、上海、苏州各类高科研院所为目标,实施分组驻点科技招商,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带动一批高层次创业团队、高层次创业人才到铜川创新创业。四是建立高新人才联谊会,利用政府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高端人才的宣传报道,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市科技局调研组)

新闻推荐

铜川供电公司在全市推广“互联网+智能交费”

本报讯(通讯员井丽君)9月21日,家住铜川市印台区阿庄镇南原村的路先生手机收到国网陕西电力的免费短信,提示电费余额为-4.59元,请合理安排交费。这是铜川供电公司开展智能交费的其中一幕。“智能交费”...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