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村:“乡贤”让乡村建设有温度
基层干部走进义兴村乡贤馆参观学习
“乡贤”王灵巧(右一)和村上妇女商讨乡规民约
初秋时节,走进王益区王益街道义兴村,风清气爽,蔬果飘香,宁静而质朴的村落因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蜗牛谷生态文化园项目,多了几分生机与现代感。在一棵千年古槐下,一个古朴而又雅致的小院格外引人注目,里面坐落着义兴村乡贤馆,这里是王文杰等4位“乡贤”商讨乡规民约的地方。
千年古槐下 建成铜川首个“乡贤馆”
2015年重阳节期间,义兴村分别从党员先锋模范、农村优秀干部、邻里友好典范、优秀妇干代表四个方面推选出4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乡贤”,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他们都曾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也是乡党眼中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前辈。夫妻档“乡贤”王文杰和老伴儿王灵巧退休后并没有选择城市的优渥生活,而是义无反顾地回来,为家乡发展贡献余热。
“说起乡贤馆,不得不提我家门口的那棵古槐树。”王文杰所说的这棵古槐树约有4层楼高,4个成人都抱不过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村民尊称为“守护神树”。每到盛夏,古槐枝繁叶茂,翠茵遮地,树下凉爽怡人。王文杰告诉记者,村上开会、搞文艺演出,村民卖东西、谝闲传都在这里。他和老伴儿回来后,把周边垃圾清理干净,还为古槐立了一块石碑。2016年7月,义兴村乡贤馆选址时,王文杰主动推荐自己家,并腾出3间房子。当年10月1日,铜川市首个乡贤馆落成开馆。
乡贤馆共分为义兴村史、乡贤文化、家风家训三大部分,每间屋子都有一个明确主题。馆内光线柔和、干净整洁,青砖地、高低桌等一些设计和物品摆放,于细微之处彰显了村民做事做人的规矩。“高桌子用来商谈村上事物,低桌子用来化解邻里家庭矛盾。谈公事要公公正正,而邻居、家人之间要促膝交谈。”王益街道办党政干部张小艳向记者介绍道。今年义兴村乡贤馆被王益区纪委列为“王益区农村廉洁教育基地”,在传承、发扬好本村民风、民俗的同时,也让义兴村的优良传统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示范表率 当好村里的“调解员”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解庄户人的结,就得用庄户人的理儿。王文杰告诉记者,民风再淳朴的邻里、婆媳之间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起冲突,互不妥协,村委会不好出面,也没啥好法子。每次他和其他几位“乡贤”,要么亲自上门,要么将矛盾双方叫到乡贤馆里,给他们讲故事、说典故,促膝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两家握手言和,婆媳冰释前嫌。每当村上党员干部有疑惑、有情绪时,“乡贤”们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耐心开导他们,并传授他们工作方法,王文杰被年轻党员亲切地称为“老大哥”。
村上干部群众对“乡贤”的信任,在于“乡贤”处理事情是否公道,自身素质、人品是否被认可。“‘乡贤\’这个称呼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4个都是党员,首先要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对自己和家人更要严格要求,才能更好地教育和感染别人。”“乡贤”杨志行谦虚地说。
义兴村党支部书记赵焕奇感慨地说:“4位‘乡贤\’虽然都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我监督村务,热心服务群众,甘当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化解家庭、邻里矛盾,让大家怨气进来,笑着出去。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村里的工作,让村上党员干部有了前进的动力。”
传承义兴精神 民风愈加淳朴
古有关公、寇慎这样的忠廉名人,今有王文杰等4位新“乡贤”,在“忠”“义”“善”“廉”等为代表的义兴精神熏陶下,村子民风愈加淳朴。现在,村里每家每户的大门口都挂起了家风家训牌子,作为家庭成员自我约束的准则,传承家风家训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蔚然成风;涌现出4个王益区“最美家庭”,感召更多家庭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蜗牛谷项目负责人金先生说:“平时工地上没有专人看护,但从未丢过一砖一瓦,村子的民风已经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界了,在这里搞开发建设,我们有信心!”
“乡贤”作为一种“软治理”“软约束”,是行政治理的一种有效补充,对凝聚民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进蜗牛谷项目时,“乡贤”们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奔走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积极协调、动员,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地落地。王文杰说,村民把咱当成“自己人”,是对咱工作的极大肯定,以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当好村民利益的“发声者”,协助村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动员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为义兴村吸引更多的财气与人气。(本报记者 程红兰 郭颖)
新闻推荐
9月18日下午2时许,一名男子驾驶农用三轮满载着大约1.5吨煤炭正在210国道上行驶,在一转弯处,由于车速过快发生侧翻,并且与正在行驶的一辆大货车发生擦挂。三轮车驾驶员当场被煤炭埋压,途经此处的铜川高...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