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中美“乒乓外交”的故事

广西日报 2021-04-25 07:03 大字

新华社记者潘洁马卓言

50年前,“以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

4月24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在京共同主办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乒乓外交”的历史佳话似乎又重现在人们眼前。

“他激动得把咖啡撒向空中”

1971年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队在中断两届之后重新参赛。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一次偶然“搭错车”,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佳话。

“说到‘乒乓外交’,有一个人不能忘记,那就是时任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是他主动提出访华要求的。”乒乓球运动员、“乒乓外交”亲历者吴新民说。

哈里森提出这一要求时,其实并未抱有太大希望。得知中方的正式访华邀请后,正在喝咖啡的哈里森竟激动得把咖啡当香槟一样撒向空中。

坦率,是“乒乓外交”亲历者姚振绪对美国队员的最大感受。除了和中国队员切磋球艺,美国队员也期待走近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据姚振绪介绍,在中方组织美国队员参观人民广场、人民公社和彭浦新村时,科恩随机敲开了一位上海阿姨的家门。

“以‘微弱优势赢’的待客之道”

中美乒乓球友谊赛,顾名思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按照当时‘有输有赢’的原则,加上美国队员多是业余选手,为了体现友谊,我和雷塞克的那场比赛,我们有意让他赢。”吴新民说。

姚振绪和科恩的对决是当时在上海举行的中美乒乓球友谊赛最后一局。“比赛结束后科恩还感谢我和他进行了一场认真的对决呢!”

吴新民认为,那场“以微弱优势赢”的友谊赛,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待客之道。“中国即便强大了也不会称霸,乒乓球就是很好的例子。”

“能否帮我买一双中国球鞋”

中国乒乓球队员的球技之高,让美国队员很开眼界。或许是爱屋及乌,一些美国队员对中国队员用的球拍、衣服和鞋子也很羡慕。

吴新民告诉记者,比赛结束后在上海参观访问期间,雷塞克曾走街串巷四处寻找,一心想买一双吴新民脚下的那种球鞋,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同款”。

“我们的球鞋都是橡胶厂为运动员特制的。”吴新民说,后来经组织同意,他到仓库领了一双新鞋送给了这位美国朋友。

姚振绪说,“乒乓外交”的佳话说明,人民间的交流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进程。在中美关系进入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期待通过相关纪念活动,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尽快重启两国各领域合作。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新闻推荐

免疫力认知报告:95%受访者认可重要性 但八成不了解内涵

12月22日,由中国保健协会牵头立项并撰写的《国民免疫力认知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95%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