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收放”之间,怎样权衡

烟台晚报 2019-10-23 09:31 大字
田黑

日前,CBA公司终于公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现在相比,改革后的外援政策,虽然每赛季可注册的外援由2人增至4人,但是外援的登场时间却被削减。在男篮世界杯惨败后,对于外援政策的“收”和“放”两种声音,争论不休。

一种是以斯科拉为主“放开外援”声音,放开外援可以保证联赛的观赏度,但是这究竟是倒逼本土球员成长还是会彻底锁死本土球员空间,冒险系数极高。

另一种声音主张压缩外援,培养本土球员。但是这样一来联赛观赏度肯定会受到影响,另外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本土球员究竟能提高多少也不好体现。先说第一点,如果外援使用时间减少,势必会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大家是否记得,将CBA火爆程度推向高峰的2012-2014这几年,北京马布里和莫里斯的组合,山西威廉姆斯和查尔斯的组合都令人印象深刻,那时CBA的焦点战都是一票难求。双外援的使用可以让一支球队快速崛起,对老牌强队发起挑战。而如今的CBA已经连续三年总决赛出现4:0一边倒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限制外援的一派认为,减少外援上场时间,可以更大程度锻炼本土球员。还记得上一次调整外援政策吗?那是2014年CBA开赛前,外援政策改为末节单外援。那时因为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中连续输球,国家队的溃败迫使联赛改革。

随后,在丁彦雨航、郭艾伦和王哲林们联赛中大杀四方的情况下,国家队的水平提高了多少?2015年亚锦赛和2017年亚运会夺冠,之后的奥运会依旧是一场未胜,今年的世界杯仅赢了科特迪瓦和韩国。可以看到的是,中国队虽然可以笑傲亚洲(不含澳大利亚),但是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距离高水平依旧差距很大。

所以在“放”和“收”之间左右摇摆的CBA公司,选择一个看似两者兼顾,实际自相矛盾的政策,其效果如何,还需要在比赛中验证。

新闻推荐

CBA新政出台改革再提速 这次的改变能让联赛助推国家队吗

“在刚刚结束的FIBA世界杯上中国队的惨痛失利,暴露出了中国篮球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巨大差距,作为中国篮球的重要组成部分,CB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