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的人生感悟:多打一届奥运会不后悔 拳击是永远的事业
“我不是天赋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一个。”这是邹市明对自己拳击生涯所下的评价。
最近这位奥运冠军、前世界拳王正忙于筹备自己的拳馆,但他还是抽出时间,在日前来到了上海交大医学院,与莘莘学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西装革履、口若悬河,不时还抛出几个逗乐的包袱,很难想象这是邹市明嘴里那个“不会说话的自己”,按照他的说法,是拳击改变了那个当初有些自卑的自己。
而说到拳击,他坦言,当初多打一届奥运会对自己职业拳击之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自己绝不后悔,“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听到国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抑制不住流出来了。”
邹市明参加交流活动。
拳击让他找到了自信
“拳击改变人生。”这句话用在邹市明身上在合适不过。
这项运动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造就了他如今坚韧的性格。
还记得第一次采访邹市明的时候,是他2013年5月刚刚完成职业拳击首秀,当时邹市明就曾这样告诉记者,“我曾经是一个有些自卑的孩子。”
“因为我学习不好,没少被当老师的妈妈训,在妈妈面前也总是唯唯诺诺,是拳击让我得到了认可,让我变得自信起来。”
一晃5年过去了,他不再只是奥运冠军,而是已经有金腰带加身。但同样,他也吞下过失败的苦涩,遭受过外界的非议。
经历了人生起伏,“奔四”的邹市明似乎比当年更有资格教年轻人如何看待人生。这也才有了这一场与中国香港商会合作举行的“拳击改变人生”分享会。
这可能是邹市明公开场合最为放松的一次对谈,面对台下稚气未脱的学生们,邹市明更愿意把内心世界不加掩饰地袒露。
“为什么学拳?”“同桌的女同学太彪悍。”“为什么从传统武术改练拳击?”“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练好得花更长的时间),拳击上手快。”交流中间,他一展自己的幽默天赋,不过同时,他也给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如拳,拳如人生”,站在拳台上,只有你、对手和裁判三个人,你不要指望裁判可以帮助你。”
“面对打击,你只能靠你一个人,不叫停的话,你就得硬扛着困难,直到把它打趴下,生活中也是这样,作为年轻人,要尽早明白这个道理。”
邹市明先后拿下北京和伦敦两枚奥运金牌。
为奥运推迟职业生涯不后悔
一路走来,邹市明成熟了,也坦然了,对于自己走过的拳击之路,他没有丝毫后悔。
“我没有上过大学,一直读下去也不会有今天,拳击是我最适合的行当,过去23年我一直只做这件事,今后还是只做这件事。”
对于已经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朋友,邹市明奉劝年轻人要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是拳击改变了我的命运,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会错,你们要好好学习。”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我这条路,我知道大家都是医学院的学生,学成之后,将来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运动康复中来,对于促进中国拳击运动也是一个助力。”
即便到了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场合,邹市明心心念念的还是拳击,想让他从拳击的话题中剥离并不容易。
而回忆起当初自己以32岁的“高龄”才进入职业拳坛,他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2008年邹市明拿到北京奥运金牌后就想过从体制内退役,跻身职业拳坛,但是祖国希望他再战伦敦奥运的想法让这一切不得不推迟。
“其实也郁闷过,有几天睡不着觉,打职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当时又是我身体状态最好、最能在职业拳坛出成绩的时候……”
对于邹市明来说,早4年进入职业拳坛,或许他的成就会比今天得到的更多。
但回想当初,他还是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选择。
“当我伦敦奥运拿到金牌后,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听到国歌,听到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抑制不住流出来了,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邹市明去年卫冕金腰带失利。
不在拳台也能传播“正能量”
事业上的邹市明总不言退,生活中他也是有担当的儿子、女婿、丈夫,和父亲。
交流过程中,拳王笑言:“家里都是老婆说了算。”不过对于自己的孩子,他还是觉得有所亏欠。
因为拳击,邹市明曾错过了儿子轩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这让他一直觉得很遗憾。
“他第一次开口说话,他第一次学会走路,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我都不在场,直到带着轩轩参加了综艺,我们之间的父子关系才变得更亲密起来。”
眼前的邹市明,不再是过去那个总是憋足劲要走上拳台抡翻对手的拳王,离开拳台的他,似乎变得更“接地气”了。
除了这场与大学生们的倾谈,去年到今年,走访老区、参与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募捐……诸多慈善活动现场,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就在上个星期,邹市明刚刚度过了自己的37岁生日,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要重新回到职业拳击的赛场,或许已经是一个太过困难的任务。
但即便不在拳台上为国争光,邹市明依然是一个可以带给人们“正能量”的公众人物。对于他的粉丝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新闻推荐
谢绝任何媒体未经授权转载,喜欢请转发呦么么哒!今天上映的几部电影里,有那么一部满屏都是清爽的绿色,很夏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