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带动大产业□通讯员 马明珍

天水晚报 2019-11-06 17:57 大字

近年来,张家川县大阳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致力提高农民收入,以实现脱贫为目标,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政府+科技+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发展特色养殖企业和扶持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批以育苗、中药材种植,林麝、胶源驴、梅花鹿等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脱贫致富。

小精灵入住大阳镇

扶贫项目落地开花

近日,笔者走进林麝养殖地基,看到一间间的“小别墅”,整个养殖场的布局和其他的养殖场不一样。

“林麝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我们的选址以及厂房修建正是按照林麝的生活习性建立的,为林麝建‘别墅’和‘花园’,就是为了让林麝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养殖场主人刘总乐呵呵地说。

位于大阳镇南山村的林麝养殖基地,是该镇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多次反复论证,最后协调、统筹、整合资源引进张家川天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特色养殖基地。

建立在远离人烟小山旁的养殖场,蓝蓝的厂房顶,一间间的“小别墅”给人许多神秘感。走进养殖场,透过围栏,放养在自然环境中的林麝,悠闲自得地散步,偶有两只在“打情骂俏”。养殖场的负责人说,现在是林麝的交配期,这小精灵胆小,他们主要通过安装在基地四周的红外监控系统时时关注林麝的活动、交配、产仔等过程。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

“软黄金”带来幸福生活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有香囊,其分泌和贮存的麝香有“软黄金”之称,由于人工养殖基地少,原料供应紧张,目前国内麝香价格为460元/克,国际价格更是超过100美元/克。利益驱动下,非法猎杀者铤而走险,猎杀野生林麝日益猖獗,致使其数量直线下降。大阳镇走“生态建镇”发展路线,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生态”双轮驱动保护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共有林麝70只。其中,可产麝香的雄性35只,生产幼崽雌性35只,预计年底林麝可达90余只。林麝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富裕了当地百姓,也保护壮大了林麝野外种群数量。

据悉,大阳镇南山村林麝养殖基地是大阳镇2018年引进的特色产业,主要以保护、利用、开发麝类资源和中药种植加工为主,对促进地方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着领头雁作用。该项目共计占地55亩,其中流转农田35亩(基本农田11亩,非基本农田24亩),荒沟20亩。目前,建成圈舍42间,建筑面积1200平米。建成办公用房140平米,监控设备40余台,平整场地4000余平方,围栏400余米,合计投资480万元。截至目前,产出幼崽16只,产出麝香430克,预计带来经济效益可达300余万元。

瞄准扶贫精准化

脱贫优势日益彰显

今年48岁的南山村贫困户张小权,家中就他和年迈的母亲两人,了解到张小权家的实际情况,驻村干部多次走访协商将他安排到林麝养殖场务工,每月除2500元的工资外,工作闲暇,他还在村里外出务工村民的闲置地里种些油菜和红萝卜出售给养殖场,另外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今年便实现了脱贫。

“党的政策好啊,现在可以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家门口挣钱,不仅心情畅快,腰包也鼓起来了,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摘掉了‘穷帽子’,自己感觉脸上也有了光彩。”张小权说。

当前是脱贫攻坚工作攻坚期,大阳镇将林麝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南山村林麝养殖基地吸纳了村上贫困户以直接参股、代养或间接务工形式从事林麝养殖,截至目前,共计带动贫困户213人入股养殖场,累计分红17.4万元。养殖场采用订单方式,鼓励贫困户和村民种植胡萝卜、黄豆、南瓜等作物,栽植桑树等苗木,增加群众收入。随着林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形成,林麝养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能脱贫、稳得住、不返贫的作用日益彰显。

大阳镇南山村的林麝养殖场

新闻推荐

交警同一地点同时查获俩“酒鬼”

本报讯【记者何慧娟】10月26日晚上23时许,张家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在龙山镇、马关镇巡逻完毕返回县城时,在县城供销大...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