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创作信念 扎根文学沃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水市文学创作发展回眸

天水晚报 2019-10-31 14:42 大字

(上接13版)

改革开放初期:

文学创作焕发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天水文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展现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此时,《天水报》上的《雨丝》专栏,扶持了一批本土文学爱好者,创作队伍开始成长起来,为天水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而天水诗歌和小说创作依旧势头不减,同时,散文创作和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创作也开始展露苗头,天水的文学创作正在形成一支庞大而全面的队伍,各文体在这一时期开始齐头并进的发展。

1985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天水文学界的喜事,天水市文联、天水市作家协会在这一年成立,《天水报》复刊,天水文学创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组织,为天水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更多的创作机会。在《天水报》创建之初,天水没有一份公开出版的报刊,天水文学创作后继乏人,青年作者更是廖若星辰,刚刚复刊的《天水报·雨丝》文艺副刊成为本土文艺作者唯一可以依赖的文艺园地,《雨丝》文艺副刊本着不薄老人重新人的编辑理念,主动承担起了培养、集结、组建新时期天水文学队伍的重任,并开设《文坛新人》专栏,专门发现、扶持、培养天水本土文学新人,相继推出缑光明、秦雨、辛轩、阎虎林等人的诗歌、散文及小小说作品,竭尽全力扶持天水本土文学新人,组建天水新时期文学队伍,还以坚守、坚持文学品格而吸引国内文学名家为其赐稿,其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叶延滨、林染、高平、叶舟等著名作家诗人也经常来稿,提升了《雨丝》的文学地位,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天水人民开始重视起天水本地文学。同时为了团结分散于全市农村、学校、机关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积极投身文学创作。《雨丝》还以作者座谈会等方式培养、鼓励作者不断成长,并积极向《飞天》《星星诗刊》等报刊推荐本地作者作品,迅速集结起了以诗歌为主的天水新时期文学第一批力量,天水青年诗歌创作迅速引起省内外文学界的关注,为繁荣天水市文艺创作多作贡献,是《雨丝》副刊不懈的追求。

新时期是新人不断涌现并成长的时代,当时能够代表甘肃青年小说创作实力的作家和作品,几乎都在天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生活在天水的青年女作家牛正寰,以一篇《风雪茫茫》引起了全国文坛的重视,并真正拉开了甘肃新时期文学的大幕。当《风雪茫茫》在全国小说界引起反响的前后几年间,天水迅速形成了一个实力和队伍都令甘肃文坛刮目相看的青年小说群体。还形成了以牛正寰、匡文立、庞瑞琳、周如镜、何道华为主要成员的天水青年女作家群体,曾一度在甘肃文坛形成过天水“五朵金花”的传奇。甚至在当时,甘肃文坛把振兴甘肃文学创作的希望就寄托在天水青年小说创作上。

除了小说创作,天水诗歌也在发展,八十年代以前,天水诗歌界能够提起的人很少,直到1985年前后,伴随着全国青年诗歌创作大潮汹涌的势头,王若冰、罗巴、杨春自愿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水青年诗歌沙龙,他们采取集团创作的方式一起编印诗刊,一起向外投寄作品,引起了省内外诗坛的重视并被甘肃诗坛称为“天水三剑客”。在他们的影响下,八十年代后期,天水迅速集结了一批刚从学校出来的青年诗人,其群体之大,创作之丰,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近十年里引起甘肃省诗歌界的广泛重视。整个新时期以来,天水青年散文创作一直是小说家和诗人的副产品,少有专攻散文的作家,大多数都是诗人、小说家或书法家兼顾散文创作,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天水的散文和文学评论的气候正在逐渐形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

天水文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天水文学的发展几乎与时代发展同步,尤其在八九十年代,天水文学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八十年代以前及八十年代初期,天水文学作品影响力较弱,甚至很难在国家级的刊物上见到天水本土作家的作品,当时天水文学创作的影响力仅限于省内,“出省”对于天水文学来说都成了一件难事。直到九十年代以后,天水作家们的作品开始在国内大刊上频频亮相,并在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诗人、作家也开始将省内外的大奖不断收入囊中,天水的文学创作和本土作家们,终于开始走向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肯定。更可喜的是,一直未被重视的散文和文学评论也开始崛起,在天水的文学界有了一席之地。

提起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就不得不说起1988年到1989年间,《飞天》《西北军事文学》《红柳》相继推出以王若冰、罗巴、杨春为主体的《天水三人行》专辑和《天水诗人小辑》,让天水的诗歌创作引起省内外关注。1990年,作家庞瑞琳、贾凡把眼光投向河西走廊那片荒凉的土地,亲临实地采写、考察、感受,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苦太阳》之后不久便获得黄河文学奖。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随着雪潇、周舟、惠富强、刘晋、刘子、丁念保、欣梓、李继宗、阎虎林等人的加入,天水青年诗歌群体不仅队伍不断壮大,作品也频频出现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等省内外大刊,生机勃勃、势头强劲的青年诗歌群体崛起,填补了八十年代后期牛正寰、万家斌、匡文立、周如镜、虞大伟等人相继调离,留给天水文学的空白,并成为独臂支撑天水新时期文学的中坚力量。

几乎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天水文学的天空是诗歌独当一面的,2010年前后开始,随着王选、李王强、杨逍、李彦周、阎海军等青年群体异军突起,以80后、90后实力青年作家为标杆,有60后、70后作家、诗人做支撑的天水文学新地标赫然挺起,相对于过去天水诗歌的单打独斗,近年来尤以王选、杨逍、李王强、阎海军、莫渡、杨胡平、赵亚锋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诗人不仅创造了不同文学体裁全面开花的新局面,继王若冰《走进大秦岭》《渭河传》后,王选《南城根》、阎海军《崖边报告》在国内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也让天水文学真正走向全国,毫不逊色地置身于当代中国文学大格局之中。

天水文学新势力的发展还改变了过去多年市区独大、县区荒芜的局面,形成了全市各县区新人辈出、各有群体的新气象。这一时期,在张家川县,便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者李继宗、杨逍、李彦周、川宇等引起省内文学界广泛关注,被称为“张家川现象”。同时,武山、清水、秦安、甘谷等县也不甘示弱,一批80后、90后、00后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文学平台,集结自己的文学队伍,创作者们依托本地资源,扎根天水文学沃土,或如实记录、或深情歌颂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个时代,就连过去几十年一直清冷的麦积区,也由于李王强、王晓燕、杨胡平等人的出现,不仅天阔地广而且势头喜人。天水小说的创作在经历了1980年前后短暂繁荣后,却一直未能形成雄健的整体力量,文学批评与评论也鲜有代表性人物,儿童文学领地更是一片荒芜,但近十年来,杨逍、王选、李晓东、周旭明等人的小说,杨胡平、唐宏的儿童文学,王若冰、马超、王元忠、阎小鹏等的文艺评论和文学批评,以及王若冰、薛林荣、刘晋、王选等人的散文创作,让天水有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学名正言顺谈论天水文学整体的资格和底气。

(下转15版)

第二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

新闻推荐

川王镇 主题教育见实效

本报张家川讯【通讯员马文斌】张家川县川王镇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

张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