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磨村:合作社开辟致富新路子

天水日报 2019-07-19 12:40 大字

□通讯员张融

7月16日,笔者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上磨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几间整齐的彩钢牛棚一字排开,成堆的草料整齐码放在棚里,圈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群大大小小的牛安静地咀嚼着草料,饲养员米世贵正在忙着给牲畜加草料。

米世贵是上磨村村民,养过十几年牛,在担任合作社饲养员之前他还经常到县里去学习养牛技术,给牲畜加草料对他来说已是驾轻就熟。“喂牛要勤快,饲料要按照少喂勤添、先粗后精的原则,牛吃足了草料,自由饮水,有条件可解开绳子,让牛自由活动一到三个小时,每天晒晒太阳。”米世贵说,以前自家就养一两头牛,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如今在合作社工作,除了年底分红外,每月还可以领到3000元的工资。

在张家川县,这里的回汉人民自古就有养牛、养羊和从事皮毛贩运、畜产品加工的传统。近年来,张家川县紧紧依托扶贫政策和资源优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许多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上磨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5位村民出资于2012年注册成立的,2018年合作社办理了新增社员及注册资金变更手续。“以前村民家里都是圈养,饲料、疾病防治都要自己操心,有时候忙一年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好了,从种苗、饲料、疾病防治到销路都由合作社负责。在这种养殖模式带动下,上磨村30多户分散养殖户加入到我们的专业养殖队伍,由分散养殖向产业化发展。”上磨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继红说。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独立隔离观察牛舍、自动化消毒设备等一应俱全,防疫卫生工作得到有力保障。为保障饮水安全,合作社还修建了500立方米蓄水池,并采用“雨污分流系统”自建沼气池600立方米,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如今合作社有肉牛160头,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头左右。为了饲草有保障,合作社还流转200亩土地用于建设牧草基地,并与当地农户签下牧草、秸秆种植购销协议。“每年收割牧草的时候,除了上磨村,周边好几个村的村民都会到合作社务工。平时合作社由5位饲养员负责日常事务,饲养员大多以贫困户为主,每人每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马继红说。

新闻推荐

张家川:易地搬迁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窦苗苗】近年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着力提升搬迁质量和成效,易...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