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林:小面条“擀”出幸福生活 通讯员 窦苗苗

天水晚报 2019-03-12 11:12 大字

张家川县连五乡四合村的张志林和妻子在陕西省西安市创办“芳芳特色手工面”店铺,经营几十种手工面,主要供应于各大餐厅、超市和市民,其筋道好吃的手工面,受到众多顾客好评,成为西安的一个“网红”店面。而店主张志林22年来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被陕西省一些媒体采访报道,也成为“网红”。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庙后街西仓南巷的“芳芳特色手工面”店里,见到了张志林夫妇。只见今年52岁的张志林穿着围裙、拿着两米多长的一根木制擀面杖,正在甩开膀子擀面。张志林说,卖手工面20多年,这根擀面杖是他摸索出来的“独门神器”。“擀面是力气活。擀不匀的话,面下到锅里就会断开,砸的是自己的招牌。这擀面杖使着给劲儿,擀出来的面才筋道。但凡吃过我擀的面,就会知道它确实筋道柔韧,因为擀面时下了重力。”他强调,“做面食一定要把力气使到,一是揉,二是擀,不能偷懒,慢工出细活。擀一团面最少得半个小时,需要的工序一道都不能少。”

说起创业经历,张志林觉得苦中有乐。上世纪80年代,他们夫妇俩来到西安的餐馆打工,后来自己做生意,先后经营过泡馍、饺子、油糕、肉饼店等。他慢慢发现,市面上大多是机器面,而人们喜欢吃手工面,于是两人决定开一家手工面铺。1986年,他以妻子的名义向工商所申请注册了“芳芳特色手工面”,开起了手工面店铺。之后每天凌晨3点左右,他和妻子就匆匆起床开始工作了,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分类……早上七八点,买面的客户陆续前来时,夫妇俩已经忙碌了四五个小时,他们麻利地将切好的面条一一给顾客装袋、称好。他们用纯正优质的手擀面、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芳芳特色手工面的招牌越来越响,生意也渐渐火爆。

笔者得知,善良厚道的张志林夫妇在经营面条生意的同时,始终热心公益,坚持做慈善之事,22年来,已将近200万元投入到爱心慈善公益活动中。1996年,张志林为连五乡四合村捐款5000元,同时为家乡的饮水工程引资100余万元,后来又引进资金,为当地困难群众资助300只羊,并给本村4名大学生每人捐助4年学费,另外还为一位白血病患者资助1万余元……

张志林夫妇二人生活俭朴,但他们在西安市莲湖区的慷慨大方却是小有名气。两人长期资助贫困老人铁高峰等5人,为2名西安的大学生和1名贵州大学生捐助学费直至完成学业,为当地部分保洁人员、社区智障残疾人、星星阳光家园的孩子们长期免费提供手工面,每年还参加慰问保洁员、孤残儿童、养老院活动,捐赠米、面、油、被褥、毛毯、衣物等,其无私奉献的大爱善举,深受人们的赞誉,先后被西安市莲湖区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助残爱心单位”、西安晚报评为“十佳爱心人士”、三秦都市报评为“慈善爱心大使”。夫妇俩的爱心事迹还受到央视的关注,两人被邀请参加“向幸福出发”栏目的录制。

张志林告诉笔者:“一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同脱贫攻坚,共同发家致富。”据介绍,“芳芳特色手工面”铺面营业面积约150平方米,员工15人,每天加工面粉50余袋,加工面条400公斤,供应周边居民及150余家餐馆饭店,收入很不错。店内员工大多数来自张家川,自开店以来,前前后后约有四五百名家乡人都来这里打工或学艺,有不少员工学会手艺后就自己去单干创业,发展都不错。来自张家川县恭门镇的一位员工告诉笔者,他现在每天骑电动车送面,月收入三千多元,好着哩!

张志林说,虽然手工面条利润不大,但薄利多销,客户需求量大,也是个不错的创业项目。毕竟面食是咱西北人饮食的老习惯,许多客户都是天天都离不开面条,所以他会继续把手工面做下去,让这传统的擀面老手艺,带给现代人更多的幸福美味。

张志林在擀面间隙介绍创业经历

新闻推荐

城关警方表彰奖励除夕夜跨地区破案民警

除夕当晚,兰州市西关十字附近某医院发生一起抢劫案,办案民警连夜驱车赶赴外地抓捕涉案嫌疑人。2月6日中午,城关公安分局对...

张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张家川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