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彪驻村记

甘肃日报 2018-12-07 03:27 大字

本报记者白德斌通讯员苏晓东

侯长彪,一个80后的小伙子。

来到窑上村的前一天,他的父亲曾这样鼓励他:“既然驻村,就要为乡亲们多干点事,因为你是省城派下去的干部。”

一个月后的一天,侯长彪正在主持召开一个村民代表议事会,几个年轻人一窝蜂地闯进会议室,拿起手机一通乱拍,嘴里还说着:“侯书记,你刚上任,不帮我们处理好这个事情,这会就别开。”

不明缘由的侯长彪,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们是哪里的?有什么事情?”他问道。

“我们是四组的,在外面打工刚回来,主要为了打路(硬化路)的事情。”

“我们正在商量这个事儿,你们坐下说。”

“我们四组的路一直没修,现在来了第一书记,应该修一修吧?”

“路肯定要修,而且会尽快修。我已经向上级,还有我们帮扶单位省民委汇报了,只要项目一通过,资金下来了,会第一时间修,还要配套太阳能路灯。”侯长彪耐心细致地解释道。

原来,窑上村四组的这条路,村民们已经盼了好久。返乡的年轻人听说村里来了省城的干部,而且还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想着肯定能帮忙修这条路,就趁着侯长彪开会时过来了。

窑上村是张家川县胡川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8户752人,耕地面积3010亩,主导产业是种植养殖业、餐饮服务业和劳务输出。

“对于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来说,基础设施是制约脱贫的短板问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思路不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是关键性问题。”初任窑上村“第一书记”的侯长彪,经过广泛入户调研,对村情民情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从那以后,侯长彪吃在村委会,住在村委会,在他看来,只有驻村才能拉近与村民们的距离。

要想富,先修路。侯长彪驻村帮办的第一件实事便是修路。他先后两次协调帮扶单位省民委,投入帮扶资金142万元,硬化3.8公里通组道路;协调帮扶资金41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安装太阳能路灯48盏,开通产业路1.8公里。

路通了,村里的基础条件改善了,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回来,翻修了房子,重新开垦了撂荒的耕地,有的还养起了肉牛。原本只剩下老人们留守的村子,重新燃起了生机和希望。今年,经过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全村剩余贫困人口35户186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51.7%降至24.7%。

“侯书记来了,快进屋坐,我给你们倒水。”由于侯长彪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谁家有困难,他都是第一时间知晓并帮助解决,群众们见到他都像自家人一样招呼,没有半点的生分。

“前不久,在侯书记和镇村两级的协调下,我家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盖起了5间新房,还有灶房和卫生间,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说起家里的变化,村民马忠堂媳妇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侯长彪协调争取下,窑上村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具合作社,其中农机具合作社目前有7户贫困户入社。同时,结合扶贫专项资金35万元,为全村35户贫困户按照1万元/户的标准配股,动员他们入股合作社,并以合作社的名义与“甘肃天虹农畜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胶原驴产业扶贫入股》协议,协议规定每年按0.08%的标准给每户入社贫困户每年分红800元,三年期满全额退还贫困户入股资金。

侯长彪在窑上村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36岁的侯长彪说。

“下一步,我有几个想法:一是把在全国各地搞清真餐饮的村民召集回来,让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二是明年多推几条产业路,把中型农业机械开进地里,提高耕种效率;三是组建一支机械化收割队……”谈到未来,侯长彪笑着说,“只要苦干实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窑上村的前景一定充满光明。”

新闻推荐

睡上电炕 温暖过冬 张家川镇安装1500个电炕保障群众清洁取暖

本报张家川讯【通讯员铁晓芳】近日,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东关、西街等城区四个村的群众早早就站在家门口,等着迎接走村串户的...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