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科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兰州晚报 2018-07-30 01:53 大字

王应科烈士生前寄给家人的照片

兰州晚报讯(记者牛小亚)自7月20日本报刊发帮新疆和静县烈士陵园内安葬的23位甘肃籍烈士和病故军人寻亲的信息后,为了能尽快寻找到烈士和病故军人的亲人,24日本报和《天水日报》取得联系,联动为天水籍5位烈士寻找家人。27日,《天水日报》记者余碧波发来信息说,天水籍王应科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携手找到第11位烈士亲人

“7月26日,《天水日报》刊发《烈士忠骨埋他乡,天水亲人你在哪?》的文章后,当晚22时许,王应科烈士的弟弟王裕科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和我取得了联系。”余碧波说。这是本报与《天水日报》联动找到的第11位王应科烈士的亲人。

王应科,1956年9月26日出生,1976年3月应征入伍,1976年11月牺牲。王裕科说,父亲一直给他们弟兄讲,解放前他们家很穷,是共产党让他们这些穷苦人民翻了身,所以他们要报答党的恩情,因此父亲决定送二哥去当兵。

“睡在公家的陵园里分量不一样”

“二哥到部队后,给家里写来了信还寄来了照片,说他在部队过得很好,这让一家人都很高兴。1976年11月的一天,家里突然来了部队的两名干部,他们神色庄重的移交了二哥的遗物,还有烈士证。母亲得知二哥牺牲的消息后,当时哭晕了过去。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母亲经常在大门口扶着一棵槐树哭,我也在旁边懵懵懂懂地哭。”王裕科回忆说。

王裕科的大哥王成科曾在《张家川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一书中写了一篇名为《忆二弟王应科烈士牺牲的前前后后》,书中写道:“当时全家哭得黑天昏地,而家父却异常镇定。当领导向他征求意见和要求时,父亲坚定地说:‘共产党用千万烈士的命给我们求来了翻身解放,我王家老小二十多口人里,应该有一个报效国家的人还恩情。\’当问到遗体将来条件成熟可否迁回老家时,父亲说:‘边疆要活着的人守,也要死了的魂守,睡在公家的陵园里分量不一样,光荣。\’”

“二哥是我们家族的丰碑”

王应科牺牲后,张家川县民政局按政策给烈士的父母落实了烈属待遇。

1979年1月,王应科烈士的大哥王成科远赴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拉沟曙光厂烈士陵园祭奠王应科烈士。2012年,张家川县政府为王应科烈士制作了墓碑,2013年4月,家人将王应科烈士的衣冠等部分遗物、政府制作的墓碑迁入祖坟。

2016年10月,王裕科与大哥王成科再赴新疆扫墓。“此时烈士们已有了新“家”——和静县烈士陵园。和静县烈士陵园修得非常好,庄严肃穆,雄伟整洁。我们看了心里非常欣慰,42年过去了,还有这么多好心人记挂着二哥他们那些烈士,说明二哥他们没白牺牲,他是我们家族的丰碑。”王裕科说。

感谢让我们明白责任和意义

每写完一篇为烈士和病故军人寻亲的报道,每了解一个寻亲故事,每当收到烈士亲人和病故军人对《兰州晚报》的感谢和祝福,就再一次深刻体会了媒体和媒体人的意义和责任。还有12位烈士和病故军人目前没有找到亲人,如果您是12位烈士和病故军人的亲属,如果您对12位烈士和病故军人有所知情,请拨打《兰州晚报》新闻热线0931-4286666,或拨打本报记者电话13909321000。

新闻推荐

夜查交通违法行为

为全力稳定夏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7月22日晚,张家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夜查交通违法行为行动,集中在餐饮娱乐场所、城乡...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