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土美食里的文化记忆

淮河早报 2017-11-11 01:02 大字

闫 丽

《味觉记忆》是作家铁志光写的一本美食随笔。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甘肃张家川丰富的乡土美食,还能看到一个家族的身影。在与食物有关的述说中,我们读到了传统中国家庭日常生活的温暖。

在这个家族里,奶奶被晚辈孝敬有加。书里写到奶奶的地方不少,而在具体描写中作者用笔不多,却能传神写照,其中不乏诙谐的笔墨,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老祖母开明豁达,有“老顽童”的性格,她胃口甚好,期待美食,享受美食,也享受子孙的孝敬。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的时期,一大家子人先敬着祖母吃饱吃好,祖母的炕头藏着家里最好的粮食。

母亲是乡土美食家,她用原始简单的食材做出家庭美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她带领孩子探索出具有创造性的独特饮食,让略显清寒局促的家庭生活有了温暖而丰厚的滋味。在这一过程中,母亲勤劳节俭、豁达隐忍的性格在作者的文字里得到展现。而母亲带着孩子们为饮食劳作的过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家风和家教就在继承家族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在《麦索》、《甜醅》、《洋芋面筋》、《花卷》、《荷包蛋》、《麻叶片》等文章里,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母亲带领几个孩子做饭的场景。这样的家庭劳作,是乡间日常生活,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基本的民间乡土文化。

从《味觉记忆》里,我感受到浓浓的母爱、父爱,也看到了这种家族亲情之爱的延续。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作者“父亲”在土地上勤劳耕耘,为集体为家庭担当的形象却非常鲜明。作者自己做父亲之后,从女儿刚出生时他学做鸡蛋糊,到女儿渐渐长大,为女儿做荷包蛋、牛肉面,再教女儿做饭。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里,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书中还写了社群交往中的阿訇、同学、换钢丝面的人、卖地软包子的店家、卖炒面片的小老板……有的人物着墨多一些,有的乡间人物仅数笔勾勒,却也形象生动。

书中还介绍了与制作食物有关的炊具等器物。这些器物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被时光磨砺,有得闪出润泽的亮光,有的已经消磨掉,不知流落何方。记在脑海中的这些器物留着岁月的痕迹,亦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的载体。读这些文字,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不同于一般的饮食文化类图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每种食物的食材、制作方法之外,写出了不同年代不同物质条件对人的饮食的影响,食物给人的感官感受,人对食物的认识和观念,人对家乡食物的特殊感情,食物中蕴涵的生活智慧。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饮食的活色生香里有丰富的家族人文记忆和民间生存智慧。

新闻推荐

照顾患病婆婆十年如一日 好儿媳被评“最美马关人”

(首席记者金奉乾通讯员马小龙)“我的这个儿媳比儿子都孝顺!比女儿都亲!老伴过世早,儿子常年外出打工,10年来,因为非常严重的风湿,我一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靠秋桃照顾。家里的十亩地,也是秋桃一个人看着种...

张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