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分类管理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双胜
农村党员开展学习教育难、开展党内活动难,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一直是困扰基层组织的难题。去年以来,武山县以全省“农村流动党员及年老体弱党员管理”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全面调研排摸,将全县11919名农村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4个类别,实行在职党员“履诺式”、无职党员“设岗式”、流动党员“跟踪式”、年老体弱党员“关爱式”四种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办法,唤起了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活力。
记者日前走进武山,见证了武山县党员分类管理的成效。在洛门镇蓼阳村集体经济项目基地的十多座蔬菜大棚上,都挂着一块“党员示范棚”的牌子。地块编号为“001”的党员示范棚里种植的是人参果,负责人名叫李军,是蓼阳村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书记,正在跟随李军学习管理技术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汪福秀。
李军告诉记者:“我们家靠着种架豆就已经脱贫了,作为党员,带着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平时在示范大棚里教他们架豆、人参果的种植技术,以及农药喷洒、修剪等知识,他们掌握技术后,自己的田里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目前3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蓼阳村党支部书记汪军林介绍说:“建立1名党员帮带1-3名群众的结对帮扶机制,真正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党员带头认领责任田,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作,不仅可以提升村民致富的信心,还能真正帮助老百姓把‘责任田’变为‘致富田’。”
在郭台村党建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党员1+10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全村219户村民被划分多个网格,村两委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网格,每个网格下面设多个小组,由党员担任小组长。全村49名党员,除去年龄偏大的老党员和流动党员外,其余32人都与农户建立了联系,每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每个党员的手机号码都张榜公布,一目了然。
去年冬天,郭台村村民郭石军在去山上干活时脚部不慎骨折。当时周围没有一个人,郭石军就给自己的联户党员郭灶代打了电话。很快郭灶代带着几名村民就赶到出事现场,将他立即送到医院。“住院的那段日子,正是新冠肺炎疫情紧张的时候,村里的党员带着村民在医院照顾我近两个月,真是让人从心里感动,感觉到了温暖。”郭石军感激万分地说。
6月18日,武山县洛门镇驻西安流动党员党支部挂牌成立,并开展首个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了洛门镇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武山县洛门镇汉坪村流动党员关文林在主题党日活动上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可以就近感受组织温暖,享受组织服务,不再‘漂泊’了,打工在外有‘家’的感觉真好。”
针对外出务工农村党员逐步增多,流动党员不好管理、不便教育的特点,今年以来,武山县创新6类党组织设置,对流出县外且相对集中的党员,以乡镇为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已在西安、兰州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4个。对756名有组织劳务输转到县外的党员,依托县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成立武山县务工经商流动党员党委,在目前具备条件的上海、广州、天津等9个劳务服务站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对流出县外分散、流动频繁、难以集中的党员,依托乡镇党建办建立网上“微支部”,定期开展线上组织生活;对个别居住分散、流入城区陪读、务工的党员,就近到辖区社区报到,参加组织生活;对173名流入县内“两新”组织的务工党员,纳入“两新”党组织进行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天水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江康宁)6月1日,武山县洛门渭河大桥整体完工通车,成为天水通联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克服疫...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