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下活“产业棋”趟出富民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康满德是武山县洛门镇牟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最近两年一直在本村的苹果园里务工,“我每天的工资是100元,一年下来有三万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有奔头了。在果园务工的本村贫困户有30多人,在家门口务工的好处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他说。
康满德务工的苹果园,是武山县为了改变农民分散建园的果品产业发展模式,于2015年引进外地果品企业在洛门镇牟坪村建设的1000亩高标准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
“这个密植示范园建成后,实现了当年开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每年亩产量达3000公斤以上,为周边群众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贫困群众3000多人次。”武山县果业中心主任宋继宏说,牟坪密植示范园的成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县农发公司在桦林赵坪建设千亩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目前,武山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3万亩,产值1.2亿元。
林果产业发展仅是武山县产业发展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武山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林果、劳务、中药材、畜牧等特色富民产业,形成“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在持续做强蔬菜主导产业方面,武山县在抓好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将蔬菜种植向山区延伸,2016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特色产业奖补资金,扶持群众种植豆角和中药材,2019年全县种植豆角5.2万亩,适宜区域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以上,武山豆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远销北京、哈尔滨等20多个省、市,树立了“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优质品牌形象。今年,武山县与山东中椒英潮集团合作,在咀头、四门等乡镇发展订单辣椒种植5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9万亩,总产量130万吨,产值24亿元。
在做大中药材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交通区位和中药材品质优势,在南部高寒阴湿山区发展当归、黄芪、柴胡,在北部山区发展党参、柴胡和冬花,在中西部乡镇推广黄芩、柴胡、金银花、黄芪,全县种植中药材6.5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达2.7亿元。
在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扶持发展“瘦肉猪、放养鸡、舍饲牛、生态羊、冷水鱼”五大特色养殖,建成通济牧业供港(香港)澳(澳门)秦川肉牛养殖基地和有机肥生产基地。结合区域特色,在龙台等乡镇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建成冷水鱼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5个,冷水鱼水域面积34亩,产量达到240吨。同时还大力发展到户养殖产业,2018年、2019年按照户均1万元标准,落实到户产业扶贫资金2242万元,因地制宜扶持2242户贫困群众发展牛、羊、猪、鸡和中华蜂等特色养殖。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289个,规模饲养量达到166.14万头(只),产值达6.4亿元。
武山县把劳务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创建劳务品牌,加大组织输转力度。今年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采取就业奖补、定期调度、点对点服务等措施,省外每人补助1000元,省内每人补助800元。截至4月底,完成劳务输转就业10.85万人,其中输转贫困劳动力3.5万人,超过去年全年的3.04万人。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武山县累计减贫11.85万人,1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5%,剩余贫困人口879户3514人。目前,武山县按照贫困县“四摘四不摘”的要求,以“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为主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刺。
武山县委副书记何敬忠表示,武山县将认真落实好产业帮扶措施,大力发展架豆、水果玉米、中药材、果品、牛、羊和“五小产业”,加强产销对接,千方百计通过产业培育增加群众收入,一鼓作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孙雅琴一天一节体育课,在校生至少掌握两项个性化体育技能;全面落实“十个一”,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接连获奖;学校荣...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