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助邻奔富路 访甘肃省最美家庭陈军娃家庭

天水晚报 2019-12-10 21:58 大字

我就是做了平常人都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面对记者的采访,武山县洛门镇蓼阳村的陈军娃谦虚地说。其实,去年他家获得了全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多年来,陈军娃夫妻通过勤劳的双手将旱地变为了果园,不仅自家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还把技术教给村里人,温暖了他人,幸福了自己。

在陈军娃记忆里,在自家几亩果园里干活是他最喜欢的农活,小时候他就和家里人一起栽种、灌溉,然后期待满树红彤彤的收获。“从那时起,我就与苹果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

蓼阳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果树,陈军娃家算是种植苹果树较早的农户。“我上学、结婚、生子……都是在村里完成的,成家后我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结婚20多年来我特别感谢妻子,她一直悉心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还要帮我打理果园,特别不容易。”围着炉火,陈军娃满脸笑意,“一家人之所以和睦融洽,最大的功臣就是我的妻子,她通情达理,是我的好帮手,从不叫苦叫累,对我80多岁的父母体贴入微,经常嘘寒问暖,不让老人操心,比对自己的亲父母还好,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听到夸赞,妻子马继平连忙谦虚地说:“主要是家里的老人好,特别体谅和配合我们,平时我们农忙的时候还会搭把手。老人对我们好,我们就要对老人更好。”马继平告诉记者,平时他们孝顺老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自小受到言传身教,也就对两位老人敬爱有加。可以说,优良的家风让孩子们更懂事,平时会自觉地关心家人。

陈军娃说,最早他在山上种有4亩苹果园。1998年遇旱情,村里的果树都被晒蔫卷叶,他心想:全村的果园大都在山上,旱季浇灌是最大的难题,要是把水拉到园子里,村里人就再也不愁浇水了。后来,他了解到山上要打机井,几番争取后他花费近7万元,用当时家里全部的积蓄打了井,之后一家人勒紧裤腰带攒一点钱,又投入一点,慢慢完善了机井的配套设施,不仅自家的几亩果园有水浇灌了,全村人都可以在山上浇灌果园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凭借自己对果树的喜爱,再加上接受了政府部门的技术培训,陈军娃自2003年起尝试黄元帅苹果的套袋种植,原先每斤只能卖六七角钱的苹果在改良后,居然卖到了每斤2到2.6元的高价,“当时特别高兴,更加坚定了我参加技术培训的信心,慢慢地技术纯熟了,我就想着让更多村民学习套袋技术,于是挨家挨户鼓励其他农户尝试套袋种植。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富裕并不成功,大家共同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小康,才是乡村的振兴。”

村民石飞告诉记者,2004年起,他在陈军娃的动员下学习黄元帅苹果套袋,当时很多村民都不看好,直到看到他们慢慢挣钱了,就都自发来学习。“陈军娃是村里黄元帅苹果套袋技术第一人,他把自己栽种果树的方法和诀窍教给村里人,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2013年,陈军娃将自家苹果园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2亩,将原本的半荒山旱地通过勤劳的双手变成了枝繁叶茂、收益良好的苹果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今年他家苹果销售收入在3万元左右。

在多年的努力下,陈军娃的果园种植红红火火,每当看到村民有困难时,即使对方没有开口,他也会主动帮忙。正是他们夫妻俩待人热情和善、家庭幸福和美,这个六口之家成了村里人称道的和睦家庭。

新闻推荐

农发行武山县支行 为武山县投放教育扶贫贷款2亿元

本报讯近日,农发行武山县支行成功投放教育扶贫贷款2亿元,用于武山县第一中学分校项目建设,支持武山县教育事业发展。...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