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遗产渐入佳境弘扬文化全面开花 天水市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顾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技术与文化的结晶,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文物,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看风起云涌,感事态变迁。它们不仅是人类的财富,更是承载着人们记忆和情感的载体。透过文物看历史,用目光穿过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天水市14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踏着滚滚历史尘埃而来,向人们诉说着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变化,让世人看到天水这座陇上古城沉积的厚重历史,在新时代奏响着新的韵律……
石窟文化见辉煌
如果说有一种文化代表着天水的名片,有一种文明见证了天水发展的渊源,那么麦积山石窟一定是最先被提起的。绿树掩映之中,远远地,便能望到麦积山石窟的全貌,作为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现存194座洞窟,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石窟内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这些史料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史。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由此,在1961年麦积山石窟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建国以来,相关单位对于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建设越来越重视,1953年成立麦积山文物保管所,于1986年更名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麦积山石窟的第一次保护工程始于1976年,维修工作于1984年结束。维修工程结束后,麦积山西崖石窟紧紧地被钢钎、锚杆将风化层钉在山体上,以保存完整的石窟风貌至今已整整30年。2006年,为了对石窟内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措施,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又对麦积山石窟内的壁画进行临摹,这一临摹便是整整10年。在此期间,对于石窟的保护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不仅石窟内的渗水得到了控制,而且有效保护了石窟的塑像和壁画,还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对濒危建筑实施维护性处理、修复部分景观价值高的古建筑,完善文物保护的安防、检测等设施。2016年,甘肃省将麦积山石窟的保护研究机构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这是甘肃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为加大对石窟的保护,麦积山石窟景区试行实名制购票。
作为天水唯一的一处5A级景区,为了让麦积山石窟永葆青春,自1976年以来,国家组织了多次大型修复、保护工作,获得丰富的文物保护经验。现已形成以麦积山石窟为核心的麦积山大景区,正在修建的麦积山大道也竣工在即,一条宽敞的道路直通麦积山脚下,为麦积山带来更多与世界接触的机会,如今的麦积山,依旧每天游人如织,而石窟内的佛像,虽不能言,却见证着新时代天水辉煌的发展历程。
天水的石窟文化历史悠久,造像特点也各有千秋,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的甘谷大像山,便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筑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自山脚拾级而上至山顶,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将大像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上除了闻名于世的大佛,还有寺、殿数座,山中有一座永明寺,也是游览胜地。大像山第一台建有伏羲庙亦即太昊宫,是明万历年间建筑,1994年起,重修伏羲大殿。在大像窟之西,有一双明洞,俗称药王洞,洞内原有泥像17尊,后被毁,今存塑像为1994年按原样重塑使世人得以窥探大像山的原始风貌。
近年来,甘谷县以大像山石窟为依托,着力打造大像山旅游景区,现在,大像山景区已经成为甘谷县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010年,甘谷县启动实施大像山水上公园建设,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2017年,甘谷县举行大像山危岩体加固工程开工仪式,工程主要内容有危崖体加固、不稳定边坡加固、山体冲沟加固三大块构成,项目建成竣工后对于保护大像山文物本体、提高旅游质量、提升景区形象、景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提起“水帘洞”,你恐怕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住的洞府,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是高50米,深20米的天然洞穴,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故而得名。石窟亭宇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1957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对全省文物进行普查,水帘洞石窟被发现。
1962年,水帘洞道观内二层楼阁式建筑五宫楼倒塌;1963年维修完工,并于同年,水帘洞石窟群获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1982年,甘肃省文化厅拨款修通了水帘洞景区内拉梢寺、千佛洞栈道等处,让景观之间相互连通,水帘洞石窟的文化性也更加完整;1984年11月,武山县批准成立“武山县水帘洞文物管理所”,水帘洞石窟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水帘洞石窟群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水帘洞文物管理所更名为水帘洞石窟保护研究所;2005年,水帘洞石窟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完成。随着水帘洞文物保护和危岩体加固工程的完工,2010年,水帘洞上山步道竣工,游客可以沿着步道而上,近距离观赏水帘洞石窟文物所带来的震撼。同年6月,武山县水帘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动开始,以文化之名将人们聚集在水帘洞山脚下,为珍贵的石窟文物注入情感的力量。现在,水帘洞景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已经十分完备,一年一度的水帘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动一直在进行着,发展中的水帘洞景区,就像发展中的天水一般,不断前进着。
水帘洞已经成为武山县的一张名片,而同样位于武山县境内的木梯寺石窟,已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石窟在河边依山而建,洞窟开在距山基200米的悬崖峭壁上,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它始建于北魏,于唐宋增建,寺内现存窟龛18个,有造像78尊、壁画234幅,绘画面积2100平方米。石窟内造像颇具魏唐遗风,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藩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胜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木梯寺石窟现存部分建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进行重建和维修的,1981年,木梯寺石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转1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便民金融服务(站)点及三农惠民终端和全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的管理,强化合规运营意识,提高便民...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