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扶贫 以教促传 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暑期免费培训班见闻

天水晚报 2019-07-25 16:44 大字

7月23日,记者来到武山县文化馆,还未进门,便已听到教室内悠扬的歌声、琴声和朗朗书声。记者走进麦秆画制作教室,约20名学员围坐在桌旁,正认真地学习制作。这些学员中,有退休的老人,也有放暑假的青少年。麦秆画教师刘转红告诉记者,武山县麦秆画历史悠久,现已申请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该县独有的特色。

今年33岁的刘转红,学习麦秆画制作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她笑言,麦秆画有着让她爱不释手的魅力。“我们乡下用来烧火、填炕的东西,竟然能做成高雅的艺术品,这本身就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吸引力。”现在,刘转红每天都抽出时间,到县文化馆义务教授学员麦秆画制作。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文化的扩展与传播,好的东西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在刘转红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麦秆画制作的流程。麦秆要经蒸、泡、熏、煮等工序,将有机物分离出来,再进行工艺颜料的染色,让麦秆色彩更加丰富,之后便是画图、裁剪麦秆、粘贴等步骤,其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便是刮和烫。“你看,没刮前的麦秆比较粗糙,还很厚,粘贴成画后很容易裂开,我们用刀片将它刮薄,麦秆摸起来就像纸一样,还很柔韧,制作起来也更加容易了。”烫的工序,则是用熨斗将染了色的麦秆烫出焦糊的颜色,运用到作品当中,整体效果看起来十分自然。

教室内陈列着刘转红创作的麦秆画牡丹图,远远看去,就像刺绣一般,灵动而立体。刘转红说,她的作品多以国画元素为主,一幅牡丹图,大约要3天时间就能完成。从去年起,刘转红来培训班教课,学员们在学习了2天理论知识后便开始动手制作,“理论知识是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我们的学员不仅有成年人,还有青少年,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

王碧芳从去年便开始学习麦秆画制作了,她告诉记者,学这个要心细,还得坐得住。自从她学会了麦秆画制作,也带动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学习,麦秆画创作现在已经深受欢迎。同样作为老学员的乔红霞,因为学会了麦秆画而成为了朋友中的“名人”,经常有人向她要麦秆画作品,乔红霞也乐在其中:“比起去年的学习,今年我制作的手法更加熟练了,创作水平也更高了,因为麦秆画让我爱上了艺术,也影响了身边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外地培训班邀请刘转红去授课,麦秆画也将从武山县一步步地走出去,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其他教室内的课程同样丰富多彩:电子琴教室里,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欢快地弹奏着;播音主持课程中,老师正带领小学员练习绕口令,大家学得起劲,教室内也成了欢乐的海洋。

武山县文化馆馆长汪静告诉记者,该县暑期培训班从去年开始开设,今年是第二期。今年的课程中又新增了刺绣、播音主持、陶笛等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课程的设置中,不仅包含了具有武山特色的制作技艺,也有各个艺术门类的课程,可以为不同兴趣爱好者们提供平台。而且,暑期班不仅接收成人,还有少儿,这些孩子当中,最小的只有4岁。这些非遗培训班让孩子们在暑期能够接触并吸收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文化传承的目的。举办这样的培训班,不仅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也促进了全民艺术的普及,完善了文化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了全县群众的文化素养。“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大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我们的培训班也是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让孩子和大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汪静笑着说。

7月15日,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19年“扶贫扶智”暑期免费培训班开班。位于武山县文化馆、武山县美术馆内的培训班准时开课,书法班、美术班、传统刺绣班、陶笛班、剪纸班等8大门类的培训内容,共吸引了600余名学员前来参加培训。

新闻推荐

农发行武山县支行 国际结算业务实现“零”突破

本报讯近日,农发行武山县支行成功营销非贷客户首笔国际结算业务9995美元,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零”突破。今年以来,...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