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村 庄 ●武山县种子管理站站长 高楼镇常坪村第一书记 许小亮
一年前,我从武山县马力镇高山村调整到高楼镇常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常坪是一个人口相对稠密的村庄,有80多户400多人,村里绝大多数群众都姓常,只有一户姓恒的外姓人,据村里老人说,自有常坪村以来,恒家就只有一户。
从镇上坐车一路向西五公里,过漳河上山便到了常坪村,听村里人说,以前夏秋之际,漳河水涨起来时村民只能脱掉鞋袜趟水而过。近年来,因为党的好政策,常坪村新修建了一座能通大车的桥,常坪村人都喜欢叫它常坪大桥。
常坪村坐落在大山南面向阳的山腰部位,大部分耕地都是山地,分布在村庄的四周和山顶,有地没路,耕作主要靠骡子驮,另外还有上百亩的水地,有地无渠,放水不太容易。村庄常年山风呼呼,地埂上的草顺风贴着地面,村民平常看不到它们直立生长的样子,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在呜呜的风声中长高的。
改变是我来到这个村庄的首要任务,脱贫是最终目的。即使前方的路像通往常坪的山道一样弯曲,我也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如果在祖辈手上,估计谁都不敢想象,常坪的通村道路会硬化,墙院会美化,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常坪人习惯茶余饭后在山神面前“呛棒子”,你一句,我一句,一个比一个犟,全不着调。作为新到常坪的一员,我只有听的份。后来和大家慢慢熟悉了,他们都会和我主动说话、聊天,我也时常能听到一些对村上的意见建议。村子里常年耕种土地的都是一些年长者,他们对这片养育了自己几十年的土地很有感情,对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作用,增加农业收入,也有一些想法。我将常坪村班子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梳理后,向帮扶单位县农业局作了专题汇报,农业局对发展常坪村富民产业,完善村级基础设施非常重视和支持,为解决产业路、水地渠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调来大型机械,用半个月的时间将常坪村几辈人梦寐以求的产业路推开了,并将群众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一段水渠也修通了。百姓是纯朴的,自从产业路和水渠修通后,常坪人都说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是一个好书记。当然,这应该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县农业局,高楼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
自从产业路开通以后,我能从群众的眼神中感受到对我的信任,有了群众的认可,我干事的信心更加足了。我到常坪村后,感觉到群众的思想相对保守,部分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上有些偏差。
扶贫先扶智,我认为需要先解决群众思维困境,于是茶余饭后和百姓“呛棒子”,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尤其是精神扶贫政策。时间长了,我和村民沟通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了,平时解释政策大家都能耐心倾听,也更加信任我了,经常有群众打电话叫我到家里喝茶、聊天,而不再“呛棒子”。
常坪村是有产业培育条件的,经过县农业局专家多次实地察看,常坪村山脚和半山腰适合种植架豆等蔬菜作物,山顶适合种植柴胡、当归等中药材。为此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班子按照专家的建议,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联系县农业局给常坪村群众免费提供种植架豆的地膜、化肥、种子和农药,并由我进行全程技术培训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积极引导下,常坪村50多户群众种植架豆120多亩、中药材30多亩。虽然中药材收益暂时还不能显现,但架豆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了收益,在架豆采摘季节,我能从他们一张张笑脸上感受到满足和幸福,有些村民也会给我说起下一步架豆种植的打算,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引领下,常坪村群众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在我的村庄,如果玉米是一群嬉笑顽皮的少年,土豆就是怀孕的少妇,而那沉甸甸的麦穗如人生的老年,即将谢幕;金黄的柴胡就像刚刚过门的新娘,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和憧憬;那大片的架豆,无疑是山村的青年,将构筑起一个山村的绿色长城和致富希望,他们或英姿飒爽、或老成持重,将给后人诉说今天动人的故事,并作为这片大地的忠诚卫士,守护着山村的脱贫致富梦。
新闻推荐
本报武山讯【记者耀文】2018年,武山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全年减贫4354户1.82万人,贫困发生...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