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和科技培育蔬菜——记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

天水日报 2018-05-08 10:40 大字

□本报记者马凯

在国家级武山渭河川道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内,有一家蔬菜园区,那里满目葱郁、生机盎然,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除此之外,它作为全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和科技培训基地,多年来带动着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步伐,让全县很多农民靠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

自园区建成以来,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创新试验和品种引进。先后开展了以炉渣、腐熟有机基质、河沙为基质的有机生态型甜瓜无土栽培试验和以玉米芯、锯末、椰糠等为原料的番茄无土栽培试验、黑膜覆盖、椰糠循环重复利用试验、人工光源立体育苗及生产试验、品种筛选试验、西瓜嫁接等筛选试验20个,在孟家庄示范种植区推广增施腐植酸肥料和氨基酸肥料水肥一体化辣椒栽培示范,四门咀儿村示范推广山地蔬菜育苗移栽示范。

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育苗上亿株,引进新品种130多个,筛选适合推广品种50多个。穴盘基质育苗在洛门北片、马力北顺、鸳鸯丁门等8个乡镇65个村及甘谷磐安等地大面积推广。展示先进种植模式和技术,以及蔬菜名优品种,加快蔬菜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进程,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区域蔬菜产业加快发展。带动全县5万多户蔬菜种植户实现技术升级,蔬菜产量和产值每亩提高20%,全县22万人将直接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多年来,该园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省科普示范培训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第一批星创天地建设基地等称号。现已成为促进蔬菜首位产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提升蔬菜科技含量的孵化器和增加群众收入的助推器,成为科技人员的创业园、农业科技示范的观光园和产业增效的物流园,不断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步伐。

新闻推荐

走失老人回家的路有多长?

□本报记者余碧波老人走失频频4月13日,本报六版以《老人外出走失民警安全送回》为题,报道了4月8日,武山县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温泉镇观温路段坡道旁躺着一位老人,无人照管。接警...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