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民生】 齐心协力过红火日子 ——武山县驻村帮扶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文洁 顾丽娟
初春时节,微风习习,武山县滩歌镇南沟村的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关招宏比平时更忙碌了。一大早,他就和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漆明霞来到南沟村白崖沟农民杨东升的家里,讨论种植当归的事。
南沟村位于滩歌南部峡谷地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杨东升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这两年,在帮扶队的帮助下,老杨种植当归不仅自己脱了贫,还给其他村民传授了很多经验。
眼下,又到了种植当归的季节,杨东升有点着急,因为种苗的售价很高,资金成了一个问题。
是帮扶队解了他的“难题”。“今年我们村争取到了每家每户一亩地一卷地膜,如果种植当归的话,镇上还给每亩地补贴200元,县上补贴300元。如果资金不够,还可以申请贷款。”漆明霞说。此外,村上还与当地的合作社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确保种植户种的当归能够有一个好的收益。听到这一消息,本来还在为资金问题发愁的杨东升笑了。
在了解完白崖沟的情况后,关招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自然村大坪,了解一些大坪农户养蜂的情况。今年87岁的张月宝老人有着40多年的养蜂经历,介绍起自己的养蜂经历,老人非常开心。“去年一共产蜂蜜1000多斤,卖了8000多块钱,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了。”大坪平均海拔2350米左右,周围全是花草树木,特别适合养殖蜜蜂,所产蜂蜜品质优良,且村民大都有养蜂经验。村里经过研究,打算在此处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方式,促进养蜂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离南沟村十几公里的野峪村,驻村干部侯亮和“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包瑞珩也正在积极地筹划着新的帮扶工作计划。根据“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他们正在为今年野峪村种植架豆的事情忙碌着。“我们从2015年开始尝试种植,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今年计划种植架豆100亩,乌龙头70亩。”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村民的思维局限,帮扶队除了到每家每户讲解政策,还对村民进行专门的劳务培训,为他们提供招工信息,鼓励村民创业就业。“为了帮助一些不能外出的群众,我们设置了4个公益性岗位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侯亮说。
侯亮是2015年1月到野峪村驻村的,今年已是第4个年头了,他目睹了这里的每一个变化,道路已全部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到户,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危房改造也基本上完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武山县共成立156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驻村帮扶,有队员638人,每人包抓1-2个贫困村,帮扶15个乡镇62个深度贫困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最主要的是帮助村民转变思想,努力致富,齐心协力把日子过红火!”侯亮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白德斌贫穷到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丁心启在19年前就经历过。1999年,丁心启18岁,命运给了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成人礼”——支撑着整个家的父亲、疼爱他的母亲相继离世,留下他一个人...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