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多措并举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天水日报 2018-04-13 10:16 大字

本报记者洪野

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加大了草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力度,加强了草原执法监督管理,扎实开展了草原普查及监测,全力推进了草原生态保护,2017年全市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2.98%,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天水市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多措并举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全市将草原补奖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成立了市、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解决草原承包、草原禁牧等具体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组织学习有关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文件,引以为戒,进一步提高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禁牧管理,全市223.09万亩天然草原实施了全面禁牧,各县区组织村干部、村级草原管护员组成的禁牧管护工作队,加大禁牧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制止和及时报告草原禁牧区放牧和非法占用、开垦草原、乱采乱挖等违规行为。全面开展草原普法宣传,在草原路口设立了150多个禁牧、防火标识牌,落实草原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禁牧、草原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依法加强草原征占用管理,配合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核查了麦积区麦积镇贾河村地热项目规划,否决了项目占用草原的规划;对武山县四门镇孙白村修路占用草原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做出处理意见。同时,加强了九墩、白石咀等牧场上因旅游临时占用草原的监管力度,严禁违法在草原上开展旅游业。

推进草原普查植物标本采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和植物照片拍摄工作,目前已拍摄草原植物照片5000余张,采集植物标本650余种,完成了《天水市草原普查报告》,出版了《天水市草原普查植物图谱》。

积极开展人工种草,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依托加工企业、养殖大户,在土地撂荒面积较大的乡村流转租赁土地,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2017年完成人工种草33.51万亩,建成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紫花苜蓿规模种草基地8个。通过上述措施,天水市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新闻推荐

图片201

为进一步规范水泥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水泥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4月3日,武山县工商局成立四个执法组,深入全县各乡镇严查假冒伪劣水泥。通讯员穆...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